[校內競賽]早安,晨之美。文學行腳計畫。散文系列PARTⅠ
早安,晨之美。文學行腳計畫。散文系列PARTⅠ
【現代散文漫步】
一、散文的定義[1]
現今研究散文理論的鄭明娳教授嘗提到,散文是所有其他文學類別的基本形式,具有一種文類之母的特性,「原始的詩歌、戲劇、小說,無不是以散行文字敘寫下來的。後來各種文體個別的結構和形式要求逐漸生長成熟而逐漸定型,便脫離散文的範疇,而獨立成一種文類,也就是說,把小說、詩、戲劇等各具備完整要件的文類剔除之後,剩餘下來的文學作品的總稱,便是散文」。[2]
再者,古今中外,散文往往相對於韻文而言;然而散文並非只能以「什麼不是散文」來定義。實際上,散文更重要元素在於,必須是本於作家自己真實的生活、情緒、思想出發的一種自然的心聲流露;所以鄭明娳教授認為所謂散文:
(1)從內容上:必須是作家的生命歷程與生活體驗(2)從風格上:必須包含作家的人格個性與情緒感懷
(3)從主題上:應當訴諸作家的觀照思索和學識智慧
所以,正如近代散文作家鍾怡雯所說:「所謂『文如其人』,實最適用於散文」,
「閱讀散文的愉悅,主要來自於這種偷窺欲的滿足」。
二、散文源流[3]
現代散文除了深受傳統古典散文、白話小說影響之外,於五四時代,因大量翻譯西方文學,
也產生了重要變革。而現代散文發展脈絡,則應從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開始,
周樹人、周作人、朱自清等致力於理論建構與實際創造開始。
其中,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兄弟留學日本,返國後任教於大學時,
即嘗試翻譯日本神話、希臘神話及西方弱小民族之作品,創作小品文、小說;
周樹人更開創所謂「雜文」,以「匕首式」短而銳利的筆法,批評時政、剖析社會問題、進行針砭;
周作人更講求「人的文學」,奠定其風格。另外,朱自清亦以散文作品成就最大,
其中代表作即為〈背影〉、〈悼亡婦〉等,以樸實文字表達真摯情意。
而其代表作另有〈荷塘月色〉、〈春〉等,文字典雅,藉景抒情,是為情景交融之佳作。
而臺灣散文雖發端於日據時期,然當時多以日文書寫,造成侷限。
然於五零年代,大批自大陸來台作家所創作之懷鄉散文,每每於念人思物小品中,感受大時代的悲傷,
代表作家即朱西甯、司馬中原等。另外,女性作家亦活躍於文壇之上,
若林海音、琦君、張秀亞、張曉風、林文月、洪素麗、陳幸蕙等,以女性感性之筆,書寫日常情感。
而於六、七零年代,散文開始呈現多樣風貌,其中詩人跨界書寫,以詩化筆法寫散文,
最具代表者即「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
七、八零年代,則有留學海外之學者知性散文之書寫,代表如陳之藩;
另外,亦有一批戰後作家呈現出其對土地的熱愛,若陳冠學、吳晟等。
而相對於陳冠學所產生之「田園文學」,則又有林燿德進行了都市散文書寫。
而至九零年代,更是眾聲喧嘩,如原住民文意識抬頭,原住民作家更試圖以原住民母語進行書寫或,
若莫那能、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環保議題之提出,產生自然書寫之作家,
如陳克襄、吳明益等。另外更有龍應台、楊照等人進行文化批判,
而自林文月、逯耀東等人發端,焦桐繼之的飲食文學,更是蓬勃發展。
簡述散文發展,即期待學子能具有先備概念,繼而進行各時代作品作品賞讀,
達及孟子所謂「知人論世」這一閱讀技巧。
【篇章賞讀】
一、魯迅〈戰士與蒼蠅〉
Schopenhauer(即叔本華,德國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後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
正因為近則愈小,而且愈看見缺點和創傷,所以他就和我們一樣,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異獸。他仍然是人,不過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偉大的人。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ㄗㄨㄛ)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虫豸(ㄓˋ)們!
魯迅前期作品影響最大是小說,後其則為「雜文」,其鎔鑄筆記、小品文特點,
以「鋒利而切實」之筆,於軍閥爭戰、社會動盪的年代,
「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而此篇,即為代表。
敬愛孫中山的魯迅,見孫中山逝世後,一些反動派政或別有用心之論客,
對孫中山進行謾罵與嘲笑,遂以「戰士」、「蒼蠅」具體形象為譬,加以撻伐,
並以叔本華之語道盡一般人觀看歷史人物的視角,從而持平的表現出自己的觀點思想。
二、朱自清〈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房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芒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到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嬝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甜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班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似乎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甚麼都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迴,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挂,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賞析
本文寫作於1927年七月,作者身處北京,適逢北方混戰,政治大環境不安寧之時,
而其徒步清華園中,惦念江南家人與好友,也擔憂北方局勢之緊迫;
故漫步荷塘,縱使勾勒出如詩般之美文,如同郁達夫所評價「朱自清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
但情感上還是悵然若失的。
【小試身手】
一、讀〈戰士與蒼蠅〉,其中總括全文,也可作為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話?
而文中如何以「戰士」、「蒼蠅」之對比彰顯「君子坦蕩蕩,小人人長戚戚」之態?
二、王國維嘗言「一切景語皆情語」,讀〈荷塘月色〉一文,
何以得知縱然是滿目的美景,詩人卻有著不平靜的心情?
【閱讀計畫‧實施辦法】
(一)採自願參加方式,依高三學生決定是否進行學習單寫作。
(二)依實施時間,於免升旗之週三上午7:30分,請高三班班長至教務處領取
發放「閱讀學習單」。
(三)每次活動為期一週,班長於隔週一中午12:00以前收取學習單,
並送至學務處。
(四)作答請以A4大小紙張書寫,並註明:班級、座號、姓名。
否之,不予入選。
(五)獎勵辦法
1、學習單寫作累計滿七次,予以禮券獎勵。
2、學習單寫作累計滿六次,予以禮券獎勵。
3、學習單寫作擇優發表於高中國文科部落格,並予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