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是一種
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多以
英文簡稱「
BOT」稱之,即
Build(興建)、
Operate(營運)以及
Transfer(轉移)三個單字的縮寫。其為將
政府所規劃的
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並經營一段時間後,再由政府回收經營。
18世紀中葉的
土耳其,曾邀請國內外承包商共同參與規劃公共部門民營化政策,是最早採用興建、營運、移轉之模式的案例。
總投資金額高達數千億新臺幣,投資者為
東元電機、
大陸工程等公司組成的
台灣高鐵公司,並且由十數家
銀行組成銀行團聯合融資,特許興建經營期間合併計算為35年(特許期由
1998年起計35年,
2033年交還予政府。),本案的工程時間歷時8年,於
2006年12月24日完工,是中華民國史上最重大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案,也是世界知名BOT案。由於金額過於龐大,資金回收期長,台灣高鐵公司請求政府協助,政府以財團法人的名義間接注資,而招致違反BOT精神的爭議,也違背當初投標時「政府零出資」的承諾(為當初打敗另一家投標廠商的關鍵原因)。
投資者為
中國鋼鐵公司等企業組成的
高雄捷運公司,特許期由
2001年起計36年,
2036年交還政府。
投資者為
遠東集團、東元電機等公司組成的
遠通電收。
又稱「交九轉運站」,由
日勝生活科技投資,為百貨商場、旅館、住宅及長途客運站所結合的大樓,特許期由
2004年起計50年,於2054年交還政府。
由
台北市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開發的BOT案,在
1997年由十四家民間企業共同組成的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地上開發權,而開始進行規劃建造,特許營運期到
2067年,無償還給
台北市政府[1],營運期間內,每年需付給台北市政府七億元的土地租金
[2]。
由
統一集團投資,為
日本的
阪急百貨在台灣第二個據點,大樓由
統一阪急百貨與長途客運站所組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1%E9%96%93%E8%88%88%E5%BB%BA%E7%87%9F%E9%81%8B%E5%BE%8C%E8%BD%89%E7%A7%BB%E6%A8%A1%E5%BC%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