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係數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或譯吉尼指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吉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吉尼指數(Gini index)是指吉尼係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
設上圖中的實際收入分配曲線(紅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線(綠線)之間的面積為A,和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線(藍線)之間的面積為B,則表示收入與人口之間的比例的吉尼係數為。
如果A為零,即吉尼係數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紅線和綠線重疊);如果B為零,則係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紅線和藍線重疊)。該係數可在0和1之間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趨向平等,勞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小(斜度越傾向45度),吉尼係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趨向不平等,勞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吉尼係數也越大。
吉尼係數的調節需要國家通過財政政策進行國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例如對民眾的財政公共服務支出和稅收等,從而讓收入均等化,令吉尼係數縮小。
吉尼係數的區段劃分
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
- 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 0.2-0.3表示比較平均;
- 0.3-0.4表示相對合理;
- 0.4-0.5表示收入差距大;
-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時,貧富兩極的分化較為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的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盪。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吉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美國較高,為0.45[1]。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最新數據,1973年,20%最富有的家庭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44%;而到200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0%。對社會最下層的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 美國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降至2002年的3.5%[2]。
目前全球吉尼係數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納米比亞,亞洲地區的中國大陸的吉尼係數超過0.4。2011年中國大陸的吉尼係數已達0.55。美國吉尼係數達0.45。2001年以後香港達到0.525,2006年高達0.533,2012年更高達0.537[3],香港成為發達國家及地區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即使把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內,香港在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程度中名列前矛、排行第二則是新加坡,這頭二位的貧富懸殊最為嚴重,僅次於薩爾瓦多、哥倫比亞、智利、瓜地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國家而排名倒數18位[4],台灣於2010年公布之吉尼係數為0.342[5]。至2012年,一些報告估計中國大陸的吉尼係數已突破0.6,達到了0.61,全球罕見,但由於北京政府在2000年公佈最後一個官方數據:0.412,以後便停止並拒絕發布其吉尼係數,因此2000年以後中國大陸的吉尼係數一直沒有一個確信的數值。[6]
吉尼係數的問題
- 沒有顯示出來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
- 國際間,並無制定吉尼係數的準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沒有比較的準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2%A7%E5%AF%8C%E6%87%B8%E6%AE%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