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06)505-2916 . FAX(06)-5052917

看問題/吳寶春 狠狠打了台灣技職體系一個耳光

 

看問題/吳寶春 狠狠打了台灣技職體系一個耳光

 

記者葉志堅/分析報導

麵包師傅到底「該不該」、「可不可以」又或者「需不需要」去唸EMBA?不但引起社會各界議論,現在更有陰謀論傳出,整場「吳寶春求學記」很可能根本就是天下雜誌和吳寶春刻意操作出來的業配行銷;不論真相如何,整場吳寶春求學記,其實透露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看待事件議題的盲點― 不僅理盲、濫情,又缺乏法律信仰。

吳寶春 狠狠打了台灣技職體系一個耳光

首先,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吳寶春能在法國巴黎Les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麵包競賽中拿下冠軍,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級人才,也是值得全民稱讚的台灣之光;但麵包專業和EMBA課程內容又有什麼關係?如果吳寶春的專業技能是在做麵包,而且已經成為世界冠軍,那請問EMBA的學程又能夠教他什麼?又能夠讓他學到什麼?

況且,只要對EMBA學位學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實EMBA跟本就不是一個讀書求學的地方,而是企業界、高階經理人擴展人脈、交情的地方。

如果是這樣,那吳寶春又何苦要唸EMBA呢?如此強求希望能夠從國中學歷,瞬間躍進到碩士學歷的EMBA課程,不就是一種對自己專業技能的否定,是一種對自己學歷自卑的表現,所以才會認為一定要拿一個EMBA學位,才能表示自己是個「優秀人才」的身分。如果吳寶春想唸EMBA的初衷真是這樣,那其實他就不配做台灣之光了。

台灣長期以來都有一個中國傳統士大夫觀念的盲點,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瞧不起沒學歷但有專業技能的技術人才;但在這個高度分工、專業整合的年代,一個國家要繁榮興盛最需要的其實不是那些只會唸書卻不會做事的「書蟲」、「學匠」,而是一批構築社會經濟發展動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吳寶春的成名原本是為台灣技職體系打開一扇希望之窗,但想唸EMBA的虛榮與自卑,卻又狠狠打了技職體系專業人才一個耳光,讓台灣社會再次陷入學歷困境。

理盲與濫情的社會氣氛 構築了政客的民粹與傲慢

再者,台灣社會的理盲、濫情和不尊重法律體制,也讓吳寶春的求學記淪為政客型塑自身形象的籌碼。《憲法》第35、36、38條條文明確界定了總統的職權範圍為國防和外交,而同法第37、53更明確宣示了行政權的歸屬是在於行政院長;但讓人遺憾的是,學法律出身的總統馬英九,卻在吳寶春事件爆發後,立即以總統身分要求教育部必須修法讓吳寶春能順利入學唸EMBA,藉此博取人民好感、型塑自己的政治形象,讓吳寶春到底能不能以國中學歷去唸EMBA,流於非理性的民粹。

總統馬英九的聲援,也許在某方面可以被解讀為是在督促台灣僵化的教育體制前進,但就憲政架構而言,這卻無疑侵害了「行政權」的行使,讓原本應該相互監督、制衡的憲政權力分立,陷入一人獨大,專斷獨行的集權陰影;而且就另一層面來講,總統馬英九的一席聲援,不僅如同吳寶春一樣否定了技職體系可以和學術研究體系平起平坐的地位,更混淆了專業人才和學術人才培育的界線。

縱觀整場「吳寶春求學記」,不僅透露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理盲、濫情和文憑主義,更凸顯了政客對憲政架構和法律體制的侵害和傲慢;聲援支持吳寶春唸EMBA並不是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尊重和肯定,而是在褻瀆專業技術人才的貢獻和地位。如果連吳寶春這樣一位已經獲得世界肯定的優秀專業人才,都沒有辦法擺脫學歷的自卑感,而淪為政客操弄的籌碼;那專業技術人才在台灣還會有所謂發展的前景嗎?

「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台灣社會目前最需要的是重新建立民眾的價值觀,不再讓文憑掛帥,而非討論吳寶春到底該不該進入大學唸EMBA;以吳寶春目前的成就,其實早已超越EMBA所能賦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