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
在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有一間寂靜的病房,
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更不會喊疼,
他們在生命仍未結束之前,
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
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
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曹慶。
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
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
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 :
「要做別人不做的社會福利工作。」
最後,他選定以植物人為奉獻對象。
民國六十九年,他從台糖退休,帶著退休金告別妻女,
背著大背包,裡頭裝著幾十份北方乾糧「侉餅」
開始「全省走透透」。
逢人就問:「你知道哪裡有植物人嗎?」
我想從事植物人安養工作,你願意贊助嗎?」
孤身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
他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
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
留下了姓名和聯絡地址。
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現自己向上帝許的願,
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
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
還有一次在花蓮, 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
讓曹慶再也忍不住? 紅了眼眶, 誓言要為他們找回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
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但執著的身影卻始終落寞,!
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
有一次,曹慶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 就在他滿懷希望的時候。
「兄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
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
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最後頹然倒在路邊緣像一個洩氣的皮球。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
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
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
窮和尚卻只帶了一隻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
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
不久之後,七十五年十一月,
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
再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
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
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舊櫥也是,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
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
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
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
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
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
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
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
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
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
但曹慶並未就此停手,早年因為缺乏人手和經費, 他還身兼雜役和看護;
林麗美入院的第一天,曹慶親自幫她洗澡處理穢物 ;因為看護害怕幫植物人洗澡的感覺。
為了治療植物人常見的褥瘡,曹慶更翻遍醫書土法煉鋼,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滿碗大的傷口,
再拿吹風機對著傷口吹,讓碘酒快速滲入乾燥,
那時病房裡就常見到曹慶拿著吹風機的身影,而一個個沈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風中長出了肉,紅潤的雙頰。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屬收過一毛錢,
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 到安養院當義工,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
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
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建議她們離婚,
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 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
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考察,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
翻垃圾桶,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
八十年的除夕夜,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
親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拚命似地啃著雞腿時,
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提供生活日常品,
農曆年前辦尾牙,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
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
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
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
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
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務。
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
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曹慶呢?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
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董事長」的頭銜,
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
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
曹慶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 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
(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 ! 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
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
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
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有一張泛黃的紙片,
上頭寫著:「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看完這篇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滿滿的感動在心中。
在台灣
這樣的菩薩真的不少
看完後才發現自己的渺小與膽小
品格教育
祈禱之手 愛與犧牲的故事
德國藝術大師Albecht Durer有一幅名畫『祈禱之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
愛與犧牲的故事。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了一個有十八個
孩子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冶金匠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
生活儘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卻有一個同樣的夢想。
他們是法蘭西斯和亞爾伯,兩人都希望可以發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份。
不過他們也瞭解到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他們兩到藝術學院讀書。晚上兩兄弟
在床上討論一番後,得到一個結論:以擲銅板決定─ 勝方到藝術學院讀書,
敗方則到礦場工作賺錢;四年後,在礦場工作的那一個再到藝術學院讀書,
由學成畢業那一個賺錢支持。結果弟弟亞爾伯勝出。
亞爾伯在藝術學院表現很突出,他的作品比教授的還要好。他畢業後,並沒有
忘記他的承諾,立刻返回自己的村莊,尋找四年來一直在礦場工作,供他讀書
的哥哥法蘭西斯。他返回家鄉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
席間亞爾伯起立答謝法蘭西斯幾年來對他的支持『現在輪到你了,哥哥我會全力
支持你到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親友目光都轉移到法蘭西斯身上,
只見法蘭西斯兩行眼淚直流。
他垂下頭邊搖頭邊說:『不....不....』他站起來,望著心愛的弟弟亞爾伯,握著
他的手說:『看看我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
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弟弟太遲了...
不過看到你能實現你的夢想,我十分高興。』
幾天後,亞爾伯不經意的看到法蘭西斯跪在地上,合起他那粗糙的手祈禱著:
「主啊!我這雙手已無法讓我實現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願您將我的才華與能力
加倍賜於我弟弟亞爾伯。」原本對哥哥已十分感激的亞爾伯,見到這一幕立刻
決定繪下哥哥的這一雙手。
時至四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亞爾伯‧丟勒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
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不過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他的『祈禱之手』。

祈禱之手
品格教育
前南非總統 曼德拉的頓悟
----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 ),因為領導反對白人
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27 年(1962 - 1990),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
小島羅本島上18年(1964-1982)。 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
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
西北方向 7 英里的桌灣,島上佈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
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白天打石頭,將採石場采的大石塊
碎成石料。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還做采石灰的工作。他每天早晨
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
鐵鍬挖掘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3個。
他們對他並不寬容,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但是,當 1991 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1994-1999 )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
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
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
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 3 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曼德拉邀請他們站起身,
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
他 27 年的白人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
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 3個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的來賓
以至於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
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
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
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
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