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06)505-2916 . FAX(06)-5052917

學習輔導的重點

學習輔導的重點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學院院長 吳武典

 

每個人都希望以最簡捷有效的方法達到行為的目的。每位教師也都希望他的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地學會某項教材。因之,教學也者,應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的學習苟得其法,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苟不得其法,雖事倍而功半矣。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已為人類的學習開闢了許多快捷方式,值得參考採行。

學習輔導的意義,簡言之,即是輔導學生怎樣求學。其內涵通常包括始業輔導、學業輔導(包括方法、態度、習慣、作業、自修、環境等)、特殊學生輔導(包括資賦優異、智能障礙、學習遲緩、學習障礙、低成就等對象)和升學輔導等。惟其重點,綜括起來,不外乎幫助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促進學習效率和消除學習困擾。在應用上,就教師的立場,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動機

學生最強有力且可靠的學習動機,是來自內部求適任、求勝任的基本需要和好奇心。每個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也都有發展的潛能。藉著探索、操弄、發問、甚至冒險,孩子們滿足了求知的欲望,其智慧也因而獲得增長。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發問,強調「問得好」勝過「答得好」;多讓學生親自演示、操作或實驗;提供的教材儘量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藉著認可與注意,增強學生求知的行為。

二、指導方法

不懂學習方法,等於沒有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費再多的力氣去莽衝苦幹,也無從窺其堂奧。教師應利用課內外的適當時間,集體的或個別的向學生說明讀書的重要、讀書的方法、習做作業和準備考試的技術,並隨機解答疑難問題。這也是解除他們學習困擾、啟發其讀書興趣的重要措施。至於什麼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可參見「讀書與考試」之類的文獻。

三、改進評量

考試影響學生的努力程度、學習情緒,乃至教師的教學,皆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改進考試或評量方法實是改進教學與學習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可行之道如下:

1. 改良試題性質 使內容普遍、扼要,不要偏頗。其難易大致合於常態分配,並按照由易至難的順序排列,使每一考生都能獲得相當的成功。如有不及格者,可就原來試題略加改動,供其補考,以恢復其信心。

2. 改良評量方式 現在一般學校都流行統一考試,這對於原來能力差異懸殊的學生來說,頗不適宜。再就班級差異而言,各班教材和作業的難度、份量、甚至進度既各有不同(理應如此),測驗內容也應有所變化。統一命題雖然號稱公平,但對能力高的學生或班級,不足以激勵;對能力低者,則構成嚴重的心理打擊,故應謹慎使用或儘速避免使用。

3. 鼓勵自我競爭 學業競爭的方式,應看重與自己以前成績的比較。與自己以前成績比較,往往會發現有若干進步,而不致產生氣餒、自卑、嫉妒的心理;即使偶爾較前退步,反而促使他反省檢討,力圖改進。這種自我競爭的方式,最合乎學習衛生原則。但這並不意謂要禁止學生與他人競爭;在明智的態度下,認識並接受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也是必要的。一般而言,人際競爭的動力總是強過自我競爭的動力。以自我競爭為主,再適度地加上人際競爭,該是一種最健康而有效的學業競爭方式。在這種意義下,教師不妨同時設置「優秀獎」與「進步獎」,甚至可以考慮對於那些永遠無法名列前茅而又進步有限的奮鬥不懈者,給予「努力獎」。

4. 注重平時考查 平時考查最能看出一個學生平時勤惰的情形,比起只憑數日抱佛腳的段考、期考要可靠得多。而且平時考查多了,可消除學生畏懼考試的心理,也有助於各種大考的準備,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尤其是不定期的抽考、隨堂考試,更為有效。

5. 協助考前復習 各種段落性的考試(如段考)之前,協助學生整理、複習過去所學習的教材,至為必要,亦極為有效;蓋此時學生「溫故」之需要特別強烈也。關於準備考試的方法和技術,在適度的範圍內,亦不妨加以提示。

6. 輔導特殊困難 有些學生屢試屢敗,遂形成畏懼考試的心理;有些學生或因得失心太重,或因過去有過重大的挫敗經驗,雖然成績不一定差,也很怕考試。這兩種學生往往有過度的緊張與焦慮,以致到考試時,就臉色發青、四肢發抖、噁心嘔吐,甚至暈倒。他們或有實際上的困難,或有情緒上的障礙,都需要教師的協助。在考試之前,教師對於這樣的學生,應以關切的態度和他懇談,找出癥結所在,再協助他針對原因,尋求解決。例如上課聽不懂的,可為他反複講解;有高度測試焦慮的,以制約學習的方式(如「系統減敏感法」),以消除他無謂的焦慮。

四、改進作業

這裏所說的改進作業,包括下列各項:

1. 指定不同的作業 按作業內容、份量的多寡和難度的深淺,對同一年級內不同能力的班級,或同一班級內不同能力的學生,指定兩三種不同的作業。有的份量較少,難度較淺;有的份量較多,難度較深。在教師的規定或認可下,讓各人選做一種,以適應他們的程度和需要。

2. 變化作業的內容 書面的作業太多,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有時不妨代之以其他活動性的作業,例如用手製作,用口報告,用眼觀察,或進行實驗等。

3.變化作業的方式 時下作業方式多採個別作業,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各自發展,難收切磋琢磨之效;遇到疑難時,也無討論的對象。有時我們不妨採取集體作業方式,幾個學生合為一組,共同討論、演習或製作,以團體成績代替個人表現。此時,各組的平均能力應使之相近,組內的能力則不必求其一致,以使能力高的能夠指導能力低的。此外,尚可採用一種折衷的方式—「分組導生制」,即個別習作,但可分組討論,每組指定優等生一名,作為顧問,以便遲鈍的同學,隨時就近請教。作業不比考試,最好在充分討論、充分了解之後,才去習作。為配合這種作業方式,教室內的桌椅,最好能排成小組式。

4. 處理個別的困難 對不按規定繳交作業的學生,應分別約談,探查其原因,設法協助他解決困難。例如因公假或病假,功課脫節,追趕不上者,准予稍後補繳;因家事過重,沒時間做完者,可酌減其作業份量。對於因循拖延或敷衍了事的學生,可在放學後或週末留校補做或重做。

五、改進教法

教學是教師依據學習的原理原則,運用適當的教學技術方法,刺激、指導、鼓勵學生自動學習,以達成教育目的的活動。同一教材,由長於教法的教師來教,就像優良的琴師之操琴,能夠觸動學生思想和感情的心弦;反之,則呆板、枯燥、乏味、且扞格不入。所以教師要熟諳各種教學方法,因人因事而制宜:亦要熟練教學技術,使得心應手而達於「教學科學化」、「教學藝術化」的境界。

就教學方法而言,屬於知識思考的教學者,除講述法外,尚可應用問題教學法、單元教學法、自學輔導法、社會化教學法、編序教學法、協同教學法等;屬於練習教學者,應著重在養成機械的習慣、熟練的技能和正確的心理聯念;屬於欣賞教學者,應著重在養成正確的態度、高尚的人格及良好的性情;屬於發表教學者,應著重在培養知、情、意表達的能力,訓練手腦並用、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啟發思想、養成技能。此外,尚可應用主題教學法以統整認知、情意與技能,並打破學科間的界限,進行有意義的教學。這些均應力求符合教學的十大原則:準備原則、類化原則、自動原則、興趣原則、個別適應原則、社會化原則、熟練原則、同時學習原則、科學化原則、藝術化原則。

至於教學技術,包括了解學生、計畫教學、選取教材、講解說明、問答討論、應用教具、指定作業、指導學習、教室管理、診斷補救等,亦均應隨時檢討改進,以使教學經濟而有效。

六、善用獎懲

教師掌握著許多學生所想獲得的「甜頭」(正增強物)和學生所欲避免的「苦頭」(負增強物),苟能善加運用,對於刺激學習,效用至大。以下幾點是應用獎懲的重要原則:

    1. 多獎勵、少懲罰。
    2. 如果必須使用懲罰,宜獎懲並用,且賞罰分明,儘量公開獎勵,私下懲罰。
    3. 無論獎或罰,要在行為發生之後,儘快實施。
    4. 良好行為形成之後,宜使用間歇增強方式使行為維持長久。
    5. 精神性獎勵與物質性酬賞可以並用,但宜以精神性為主。
    6. 適應個別差異。包括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性格的偏向及需要的差異。例如:學習能力強者,可懸一較高的獎賞標準;內向羞怯者,不宜懲罰;來自低層社會者,可給予較直接、較立即的酬賞。

七、健全態度

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如:為他人讀書、為分數用功、臨陣磨槍、囫圇吞棗等,均會妨礙學習的效率,教師應設法幫助學生確立遠大的求學目標和正確的學習習慣。其要點是:

    1. 建立「樂讀」而不是「苦讀」的學習心向。
    2. 強調價值的多元性,行行可以出狀元。
    3. 提供成功的經驗,只要努力,就有收穫。
    4. 鼓勵「勇敢嘗試」和「盡其在我」,不要求「完美」或「第一」。
    5. 鼓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6. 幫助學生擬定學習計畫和日常作息時間表,並遵照實施。
    7. 使讀書進修與休閒活動互相調劑。
    8. 教師對所教科目要顯示自信和熱忱。

本文摘修自吳武典(1985):學習輔導。原載吳武典:青少年問題與對策 (頁183-210)。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