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國中社會領域國中社會領域

2017-04-06 臺灣最早的稻米──南科碳化稻米

歷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館週記065

米是臺灣人的主食,那臺灣最早的稻米於何時出現呢?過去曾在墾丁遺址的陶片上發現4,000年前的稻米印痕,現今史語所在臺南科學園區發現的碳化稻米(圖左),將時間又往前推了1,000年。

史語所在臺南科學園區南關里東遺址等處發現目前所知臺灣最早的稻米和小米(距今約5,000年的大坌坑文化時期),而且其數量眾多,有上萬粒,可以確定這兩種穀類是當時的主食。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米,其形態多呈短胖,雖然個體仍存在若干差異,但米粒的外型大小都差不多,顯然當時應有選種,甚至育種的技術。所以,這批稻米已經是「馴化」的栽培稻,且經DNA檢驗,發現大部分屬於稉型稻種。這麼多馴化稻米的發現,亦說明5,000年前在臺灣的先民已經進入農業時代。

  
左:碳化稻米 右:碳化小米

稻米、小米都是在亞洲馴化的作物。中國的栽培稻有「秈稻」和「稉稻」兩種亞種,即臺灣人俗稱的「在來米」和「蓬萊米」。秈稻米粒為長粒,稉稻則短圓,臺灣先民主要栽植的是長粒的秈稻。

臺灣近年除了在南科發現碳化稻米,在臺中的惠來遺址也有發現,惠來遺址的稻米形態有短圓型,也有長粒型,變異相當大,推測是混合不同種的結果,該遺址也有碳化小米的出土,時間距今大約3,300年。

想要看臺灣最早的稻米,現在在文物館就看得到,而且除了碳化稻米,還有碳化小米(圖右)、碳化薏苡和碳化的豆類喔!(DRM)

2016-01-06 南島語族源自中國東南沿海?南科考古研究上海獲獎

歷史

有近4億人口,分散於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島的南島語族起源向來眾說紛紜。主持中央研究院「南科考古計畫」的院士臧振華及李匡悌探索20年,發掘出南台灣最大的考古遺址、「台灣第一米」、「第一狗」及百萬件文物,也間接否定南島語族源自東南亞的推論。研究於2015年12月在「世界考古論壇‧上海」中獲得「田野考古發現獎」。

聯合報導,該論壇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的93項考古計畫提名,我與中國各獲1項田野考古發現獎,其他得獎國家包括英、美、義、法、俄等。臧振華指出,此次得獎深具意義,證明台灣雖是小島,考古成果也能受到世界關注。

1995年,國科會準備開發台南科學園區時,意外發現地層中有古代人類遺骸與遺物。國科會找來臧振華進行考古評估,決定採兼顧文資保護與工程開發的模式──即南科施工時請考古專家全面監看,若挖到遺址便要變更設計、避開遺址。

蘋果報導,南科考古計畫於1996年12月啟動,在南科及其周邊地區將近3000公頃的土地上,前後進行了5個階段的搶救工作,總計發現了58處考古遺址,並在其中34處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掘總面積達12 萬多平方公尺。出土的考古遺物與遺跡,數量龐大、類別繁多。

在遺物方面,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鐵器、銅器及玻璃器等文化遺物,以及植物種子和動物骨骸等生態遺物,總數達到數百萬件。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墓葬、建築遺存、溝渠和灰坑等,其中墓葬數目高達2000具以上。時間橫跨距今3百至近5千年前,涵蓋6個時期的文化。

中時報導,臧振華也指出,有近4億人口的南島與民族,過去起源眾說紛紜,一說源自東南亞,一說源自中國東南海域。而南科遺址出土文物,與6000多年前福建以南、海南島以北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許多相同文化脈絡,例如都住在沙丘上、屋型為高腳屋,陶器、石器風格也類似。

聯合報導,南科考古也發現上萬顆的小米,臧振華指出,這些被火燒過的小米,已經碳化才能保存至今,這次使用浮選法先把泥土浸泡水中,讓植物性材料浮上水面,再經曬乾後整理;這也是台灣最早發現小米的地點,證實當時已經會烹飪、並把小米當成日常生活使用,才會在垃圾堆裡用火燒掉。

中央社報導,臧振華表示,南科考古支持了南島語族源自中國沿海,有更強的證據,應可否定源自更南邊馬來西亞等地的說法。

不過,過去學界「出台灣說」,主要認為南島語族都是透過台灣當跳板,再往南傳到菲律賓、印尼等地。臧振華卻主張「源頭是單點,多路線傳播」,從中國沿海開始,南島語族有一批先到台灣,也可能有一批沿陸路南下到越南再跨海,呈現多路線傳播。

臧也透露,台灣原住民泰雅族與南科考古遺址發現的人種相似,但缺乏進一步證據。去年底中研院已把顳骨(耳朵旁的骨頭)送往國外做DNA鑑定,預計半年後會有結果,可望解開台灣原住民起源的謎團。

2014-01-14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館藏研究重大發現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唯一遺物 ...

2011-11-09 臺灣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 第一年免費參觀

歷史 [轉載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708699]

全國首座以臺灣歷史為核心的國家級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將於29日開館,主展館「展示教育大樓」27日於記者會中首度曝光,開館時展館內除了有常設 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還將同步推出「大家的博物館:2000-2010受贈文物特展」、「看見歷史 館藏文物選要特展」、「百年生活記憶特展」三 檔開館特展。其中佔地1324 坪的大規模常設展以臺灣通史為題,把清代的紅頭船、日本時代的派出所、街屋以及戲院等全都搬進了展場,以擬真、時間排列的展覽手法,帶參觀者穿越從遠古到 近代的臺灣歷史時空,輕鬆體驗歷史,為國內歷史博物館中少見,預期將引發參觀熱潮。

 臺史博物館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是一個以臺灣人民為主體、常民生活為核心的展覽,講述的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先來後到的臺灣人和自然 環境互動的故事,8大展區以時間序列的方法排列,一路從總論的「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描述遠古時代的「早期的居民」,16至17世紀東西洋人在臺灣的 「異文化相遇」,再帶民眾走入清初漢人移入臺灣的「唐山過臺灣」,清代漢人社會逐漸形成的「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日本時代面對近代統治下產生的「鉅變與 新秩序」,到戰後臺灣的「邁向多元民主社會」,並以跨樓層的雙劇場影片帶領參觀者一起「展望新世紀」,讓參觀者能夠對臺灣歷史脈絡有通盤性的了解。

 臺史博物館指出,不同於一般文字展版為主的展覽,「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中運用了生動的造景與模型,重塑不同時代的生活風貌、場景樣態,帶領 參觀者重回歷史現場,從體驗中了解不同時代臺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不同於常見的官方史觀、單一詮釋,臺史博常設展不僅從多元的觀點去介紹大環境的政治、社 會與經濟變遷,更強調當時生活在這些時代的臺灣人如何發揮智慧去因應環境,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以臺灣人為主角的展示。

 臺史博館配合開館推出三檔主題特展,以一樓大廳的「大家的博物館:2000-2010受贈文物特展」感謝所有慷慨捐贈文物給臺史博的捐贈者,讓 臺史博得以透過研究、典藏與展示,讓社會共享這些歷史文化的資產;四樓特展室「看見歷史 館藏文物選要特展」展現博物館的蒐藏策略與使命,帶領參觀者從臺 史博典藏文物中閱讀過去台灣的故事,也展望未來。「百年生活記憶特展」則透過物件的展示,讓不同世代的觀眾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記憶,回味這一百年來的 時代風味。除了常設展與特展,臺史博還有一座佔地458坪、針對4至9歲兒童設計的兒童廳,展覽「發現臺灣」連結室內、戶外,以影片、放大版模型、造景加 深兒童的學習經驗與興趣,讓孩子以觸摸、傾聽等方式快樂體驗歷史。

 昨日的記者會中,博物館也宣布了開館系列活動與入館管制措施。臺史博指出,為了與民眾同慶臺史博開館的榮耀時刻,館方於開館當週(10月29 日、30日)及隔週假日(11月5日、6日)規劃了包括開館典禮、榮耀臺灣‧歡喜100慶開館、演奏臺灣100年、臺灣歌謠傳唱100年、展演臺灣100 年等多元而精采的節目,透過音樂、舞蹈、戲劇、藝陣等表演活動,展演臺灣旺盛的生命力與活力。周邊還有文化市集,讓觀眾從臺灣的「飲食文化」、「傳統藝 術」、「手創市集」認識臺灣,臺南郵局也於29、30日在臺史博設立臨時郵局,備有記念信封、郵票等,供民眾購藏、蓋開館紀念戳章。

 臺史博物館說明,29日當天為因應開館,臺史博從上午11時30分起開放民眾從長和路正門口排隊進場參觀,至下午4時30分止每隔15分鐘都會 開放200名民眾入館。當日下午5時閉館。30日開始恢復一般參觀機制,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民眾可於上午8時50分起至下午4時30分止 至諮詢中心、長和路正門口領取參觀券,每隔15分鐘即開放一場次民眾入館,請民眾依照票券上的場次時間排隊入場。參觀券每人限領4張,場次人數有限,參觀 券發完為止。

 為便利民眾到館參觀,興南客運也將配合10月29日、30日及11月5日、6日這四天的活動加開接駁車,在臺南火車站、永康車站與臺史博間免費接駁。臺南車站的臨時站牌位於興南客運東站﹝中山路182號﹞,永康車站將於車站口接駁,臺史博停靠站則位於長和路正門>

 從臺南車站往臺史博物館的接駁車從上午8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每個整點發車,回程從臺史博往臺南車站的接駁車則為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10月30日配合夜間的活動,接駁車將延駛至下午8時30分。
相關參觀資訊將隨時更新,民眾可隨時查閱臺史博物館官網www.nmth.gov.tw。

2011-11-04 故宮國寶百年特展 錯過要等三年

歷史 [轉載至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5351]

精采一百 國寶總動員

大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新石器時代的玉琮,及商周時代的刻鼎,精緻的展品在玻璃櫃中閃耀,讓人讚嘆故宮寶物之美。為慶祝建國百年,故宮博物院精選132組國寶,推出「精彩100 國寶總動員」展覽。博物院書畫處副處長李玉珉號稱,錯過這次要再等三年。

故宮院長周功鑫表示,此次「精彩100 國寶總動員」以「禮樂典範」、「金匱寶笈」、「工藝創新」、「盛世極品」、「翰墨光華」及「丹青瑰寶」六大故事線呈現,精選各時代不可多得的展物。她也表示,南宋和元代的精品因先前已推出相關展覽,因此本次的展品會較少。

故宮博物院器物組組長蔡玫芬表示,展區順序以時代排列,展示從商周、漢朝到清朝的遺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毛公鼎、散氏盤、翠玉白菜、橄欖核雕和白瓷嬰兒枕,這次特別展出清朝服飾,如乾隆戴過的帽子、玉璽、如意、鼻煙壺及多寶盒、瓷器等。

書畫方面除國寶「谿山行旅」、「早春」等,這次特別展出睽違十年的「畫梵像」,這幅由大理國的畫家張勝溫描繪的佛教畫作,上次展出已是十年前,機會難得。李玉珉表示,畫作展出最長只能40天,每次展完就必須讓畫作休息18個月。但這次畫作太珍貴,需要讓他休息36個月。

此外,展場也裝飾成御書房,展示歷代的圖書文獻,包括地圖、奏摺、多語文佛經。除了展出四庫全書、康熙藏文龍蔵經、也將清朝最早的滿文原檔荒字檔、暹邏國的金葉表文、黑龍江流域圖等呈現在這次展覽中。

這次展覽故宮規劃不少活動,如民眾只要在照相區留影並上傳網站,就有機會參加抽獎。此外,也同步舉辦網路票選活動,邀請民眾上網票選心目中的國 寶。還將推出兒童劇團表演、親子DIY、講座、座談會等,以多元的教育活動邀請各年齡層、領域的觀眾參與。本次「精彩100 國寶總動員」展覽展期自9月23日起至明年1月3日在故宮展出。
更多消息
搜尋
QR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