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外交小尖兵比賽回顧
高中部英文科
外交小尖兵全國競賽回顧
撰稿人:鄭宇婷 日期:99.12.12-15
【活動與團隊介紹】
每年新學期,校園盈滿歡迎新生的歡樂氣氛,同時也充滿著緊張戰鬥的氣息,因為一年一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伍選拔競賽」也在此時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是一場參賽人員最精簡,但準備工程最浩大、競爭也最激烈的全國性競賽。
外交小尖兵競賽,自民國91年起,每年由教育部與外交部在全國北中南三區舉辦。每校可派出一支優秀隊伍,每隊只有四位學生,進行團體戲劇以及演講比賽。每年全國參賽隊伍總數將近兩百,競爭非常激烈。今年度南科實中外交小尖兵團隊由高二一班詹繡翠、黃毓雯、梁凱婷以及高二二班王鈺華四位同學組成,並由高中部英文科郭哲良老師統籌指導,實習老師鄭宇婷協助指導。
【戲劇介紹與籌備】
今年團體戲劇的主題是「新世代青年的創意:如何將臺灣推向國際社會」。為扣緊題旨,並融入南科實驗高中的發展特色,指導老師郭哲良老師引導團隊以科技為主軸,並結合國際人道關懷的理念,發展出「結合企業力量,以現代科技協助非洲國家推展教育」為方向的英文劇本。故事如此發展:
兩位原本極度享受物質生活的高中女學生,意外得知鴻海企業竟被報導為血汗工廠,當下兩人決定有所作為,幫助鴻海與台灣改善國際形象。於是,他們組成了Make Taiwan Shine學生社團,以現代青年的創意討論出以下構想:人體運動後能加速體內氣的流動,轉換為可利用的能量後,便能降低耗電,要是將此新功能融入iPad,就能研發出叫作Chi Pad的科技產品,而此項產品若推廣至非洲,必能提升當地教育品質,同時使鴻海企業重獲國際肯定。原本灰心喪志的郭董,聽到他們的理念後大為振奮,遂投入大量資金著手這項計畫。經過數年的耕耘,Chi Pad成功造福了非洲學子,而非洲政府官員亦頒獎予這兩位台灣女學生,感激他們對非洲的貢獻。此番創舉經過CNN報導後,台灣獲得了國際的讚譽與推崇。
此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氣」的概念,不僅代表科技產品的創意,更代表台灣的人道關懷精神如氣一般流向世界各個角落。加上整個戲劇情節緊湊、前後呼應,更切合「將台灣推向國際」的題旨,實際演出時令在場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雖只是五分鐘的短劇,但是準備的過程卻花了極大的心力。為了最適當地詮釋主題,劇本從九月初開始撰寫,其間不斷大幅修改,直到換到第三個劇本才定案。學生排演戲劇時,兩位指導老師也幾乎全程陪同,親自指導與示範誇張的表演手法以增加戲劇效果。此外,還有旁白的錄製、服裝的選擇、音效的搜尋與配合,乃至於大型背景布幕的討論、設計與印刷……都需要全面性的規劃與投入。
當然,整個戲劇的排練與相關籌備確實辛苦,但令我們感動的是,我們從中感受到學校的團結與溫暖。比賽前夕,雙語部的外籍師資慷慨地來幫忙修正戲劇的肢體語言;許多具美工專長的同學熱心地協助完成道具;而郭哲良老師安排多次班級觀摩,觀摩的學生們都非常踴躍提供建議,並為四位參賽同學喝采與鼓舞;學校的大家長林校長亦親自蒞臨指導勉勵;許多主任師長也給予莫大的精神支持------南科的溫情,讓四位同學內心飽滿無懼,鬥志滿滿赴賽。
【團體演講訓練】
相對於一般演講比賽著重個人表現,外交小尖兵的考驗更大!它的進行方式為:每支隊伍在賽前須準備五篇講稿,比賽當天才會抽籤決定是哪一篇,並由四位參賽學生合作輪流完成演說。因此,參賽學生除了須具備均質的英語實力之外,也要花數倍的時間準備與演練講稿,四人之間更需培養高度的團隊默契。
「如何用創意向外國人士介紹台灣」、「新世代青年對國家社會的期許」、「詳述台灣令人驕傲的人事物」、「說明我國具有哪些軟實力以及如何行銷台灣」、「擇一台灣美食並向外國人士介紹」------這樣具有深度的主題,對高中生而言,真的非常不容易。從思考、撰稿、修稿、背稿到團體呈現,過程中須經過相當的淬煉,才能自信上台、從容呈現。
在整個英語演講的訓練當中,我們看到學生有以下三項進步,令人欣慰。
其一是思考與組織能力的提升。學生在撰寫講稿之初,不太能切中題旨並提出具體觀點,然而多篇訓練下來,他們已能完成五六百字的文章,思考的觸角變廣,段落組織亦見改善。
其二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進步。每次訓練,實習老師鄭宇婷皆仔細提醒每位學生口說上的盲點,並親自示範發音和語調,漸漸地,學生開始能自我提醒、自我修正,並能夠配合演說內容調整語調及情緒,甚至加上漂亮合宜的手勢。
其三是學生越來越能自發性地求進步。他們會主動背稿並請師長指正,更會彼此帶動、幫對方訓練。許多師長對他們團體演講的表現,都給予相當高的肯定。
【技能訓練與心理成長並重】
外交小尖兵比賽,是一場最戰戰兢兢的戰鬥,也是一趟最甜蜜踏實的旅程;對參賽學生而言,經歷了漫長的準備,卻也獲得了最快速的蛻變。黃毓雯同學表示:「演講的訓練讓我體會到原來英文可以唸得很有感情、很生動,而演講稿經老師多次的修改,自己也越來越進步了!」梁凱婷同學亦表示:「背完五篇演講稿之後,對英文的敏銳度變高了,而且也訓練到自己的膽識與台風。」
兩個月的培訓,也讓四位參賽學生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彼此關懷,超越各種難關。王鈺華同學說:「大家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感覺真的很棒,彼此不是競爭,而是互相扶持;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四個人,而是一個團隊!」
對兩位指導老師來說,「我們不只訓練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更重視他們內心的成長,尤其是面對挫折的勇氣。」當比賽成績揭曉,學生皆因未能晉級而難過掉淚,兩位老師回家都立即寫信給四位學生,給予他們及時的支持與輔導,幫助他們在最短時間內調整心情,重新回到學習的軌道上。
「雖然我們沒有晉級,但卻學到成功其實是看過程;我們都覺得這兩個月很充實,而且更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詹繡翠同學微笑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