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國中國文領域國中國文領域

2014-01-10 Q&A讓書去旅行PART2

好書介紹 旅行一年Q&A該回家了

2014-01-10 1-2月幾米特展

好書介紹 在圖書館遇見幾米,在圖書館遇見幸福。

2013-12-12 102年11月作家專區--宮崎駿作品展

2013-12-12 102年10月作家專區--張曉風作品展

2011-11-10 梅崗城故事

好書介紹

作者:哈波.李(Harper Lee)
譯者:商辛 
出版:2010/10/1 . 出版社:遠流出版 
開本:正25開 . 裝訂:平裝 
類別:語文類      ISBN:9789573267157 

內容大要

發生在梅岡城的故事,如今已經成為一則傳奇……

在這全美最有名的南方小鎮上,每戶人家的門都不上鎖,鎮上唯一的總機小姐只要聽見聲音就知道打電話的是誰。大家做什麼事都慢慢來,沒什麼好急的,反正也沒哪兒好去,而六歲的思葛.芬鵸和她哥哥杰姆,以及鄰居荻兒最大的樂趣,就是想辦法把躲在隔壁老屋的阿布引出來。阿布自從年少做錯一件荒唐事之後,二十年來不曾再出門。

但是當思葛和杰姆的律師父親答應幫一位黑人辯護以後,他們瞬間成為全鎮的公敵。那些善良而堅信上帝的好人,明知道被告湯姆並沒有強暴白人女孩,卻仍然決定判他有罪……

《梅岡城故事》藉由六歲小女孩的眼睛,來看形形色色的人性、隱私與哀樂,全書充滿特殊的美國南方風情,慵懶、純真而樂觀,對於人性的不完美與種族歧視雖有著銳利的省思,卻又寬厚包容。1960年出版之後,旋即獲得普立茲文學獎,其影響力至今未曾衰退:它暢銷全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光美國一地就銷售三千多萬本。同時它也是美國圖書館重複借閱率最高的書、2001年芝加哥第一屆市民共讀之書、英國青少年最愛的小說之一,更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之書」。

作者介紹

哈波.李

Harper Lee, 1926~

堪稱是當今美國最神秘低調的作家哈波.李,1926年4月28日出生於阿拉巴馬州蒙羅維爾鎮的一個律師家庭,她的童年好友之一就是名作家楚門.卡波提(《第凡內早餐》作者),兩人精采的童年生活,活靈活現地寫入她唯一出版的小說《梅岡城故事》中。

哈波.李原本打算繼承父志,成為一名律師,因此進入阿拉巴馬大學法學院就讀,更一度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到牛津大學進修。但就在取得學位的半年前,她突然決定休學,1949年隻身前往紐約闖天下,並立志成為「阿拉巴馬州的珍.奧斯汀」。

哈波.李從七歲就開始寫作,大學時經常發表短篇故事、書評,及撰寫專欄,到了紐約後,一邊在航空公司當訂位員,一邊寫作,作品雖未正式發表,但有經紀人看好她,鼓勵她將其中一篇短篇作品發展為小說。之後,哈波.李得到幾位朋友接濟金錢,便辭去工作專心寫作。以「斯科茨伯勒事件」(Scottsboro Case)為基礎的小說《梅岡城故事》,經過幾次修改後,終於在1960年正式出版。

「斯科茨伯勒事件」是1931年哈波.李五歲時,發生在她故鄉的一樁真實社會事件。九名黑人青年被指控強暴兩名白人婦女,雖然醫生證明婦女捏造事實,但全部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仍將九名被告判處死刑。當時美國北方的自由主義團體和進步團體,都聲援「斯科茨伯勒少年」;美國最高法院則兩度駁回阿拉巴馬州的判決。在民間團體不斷施加的壓力下,阿拉巴馬州釋放四名年齡較小、已服刑六年的被告。最後,除了被判處七十五年徒刑的帕特森(Haywood Patterson)之外,其餘受刑人均准予保釋。

由於小說的內容引起爭議,在美國南方與西部的學校和圖書館企圖使《梅岡城故事》不得排入學校課程,並從圖書館下架。但最後所有禁書行動統統失敗,而這本書也成為二十世紀的文學傑作之一,改編電影更是影迷心目中最佳文學電影。至今,每年夏天她的故鄉蒙羅維爾鎮都會號召業餘演員,讓《梅岡城故事》中的法庭審判一幕再現。

儘管家喻戶曉,哈波.李此後卻過著十分低調而神秘的生活,對於外界的毀譽猜測,始終不予回應,也不曾再出版第二本小說。


2011-11-10 偷書賊

好書介紹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
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
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寄養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惡夢不斷。養父為了讓她安眠,於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並開始教她識字。

  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學習認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

  多年以後,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得獎與推薦記錄

  ★榮登英美暢銷排行榜(紐約時報青少年文學排行榜第一名、美國亞瑪遜網路書店第一名、愛爾蘭第一名、巴西第二名、英國文學類第四名、澳洲2006年度文學類第五名)

  ★獲頒美國圖書館協會舉辦之Pintz獎

  ★榮獲2006年Book Sense兒童文學類年度選書

  ★榮獲2006年邦諾書店(Barnes&Noble)「發現新人獎」(好書就是好書……大膽創新之作,可比《風之影》)

  ★2006年亞瑪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青少年類編輯選書)

  ★入圍美國文壇奧斯卡『鵝毛筆獎』(Quill)2006年最佳青少年/成人小說

  ★獲頒Kathleen Mitchell青年作家獎(獎勵30歲以下優秀作家)

  ★獲頒「全國猶太圖書協會」小說獎。

  ★獲頒「猶太圖書館小說獎」

  ★與Secret River一書(木馬2008年出版)同時入選「澳洲書商年度選書」。

  ★澳洲圖書產業獎,「年度選書」及「文學小說」入圍。

  ★迄今已經售出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巴西、韓國、日本、丹麥、荷蘭、台灣、以色列、塞爾維亞、芬蘭、挪威等國版權。

讀者書評

我像莉賽爾一樣,不願把書放下。
書,是很重要的東西。
******兩個小錯誤******
錯誤一:不該選擇在捷運上看完結局。
錯誤二:不該馬上把書稿傳給下一個人。

  先一步看完書稿的人說他忍不住落淚,我還不放在心上,就閱讀這件事情來說,我很堅強。在捷運車廂內一頁一頁翻過,不知不覺眼前的字已模糊。匆匆闔上書稿,「離開文字之後眼前看到的還是原來那個世界」,我試圖對自己說。

  可是我捨不得又忍不住的把書揣在懷中,眼眶不由自主,一次又一次盈滿淚水。在車廂明亮的光線底下,我的窘迫無處可躲,就像最終無人能躲過死神的到訪。這麼好看的故事應該要馬上拿給其他人的,所以我照做了。但是發現書稿不在身邊之後,卻隱隱有種失落感。這麼捨不得又忍不住的讀完一遍哪夠呢?於是一整天我都在努力回想內容,希望能夠藉由記憶多保存一點故事情節。

(Ring,5/3,2007)

本書特色

  ★本書的特點有三,其一是敘事者死神的角色。他既不煽情,也非全然冷酷,反而是用尖銳的觀察力與一點點嘲諷,看著世上的人群相互殘殺,又相互扶持。最後,死神不得不承認,人心之複雜,是無法測透的。

  ★另一個特色,是作者在情節當中充分展現了文字的力量。女主角從不識字到識字,整個過程就是她成長、懂事的經歷。她學會了認字之後,不但協助了猶太裔逃犯,也用故事的力量轉變了整個本來是低俗下流的街坊鄰舍。主角懂事之後,面對的卻是殘酷的命運。這樣的遭遇,正呼應了現實生活的情境,也因此使得本書廣受讀者認同。

  ★作者本身簡約的文字風格,賦予這部小說一種冷冽、抽離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讓讀者不斷感嘆於人性的光輝與險惡之中。這本書會讓人一讀再讀,一再對照當下的人間萬事,產生極大的感觸,並與書中人物建立直接的聯繫,彷彿感同身受他們的遭遇,與他們同感希望,同受苦難。

作者簡介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1975年出生於雪梨,父母分別為奧地利及德國後裔。他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最廣的作家,迄今已經出版《傳信人》(I Am the Messenger,澳洲兒童圖書協會年度選書,木馬2008年出版)、《敗犬》(Underdog)、《拳師魯賓》(The Fighting Ruben Wolfe,ALA青少年類最佳圖書)、《追馬子》(Getting the Girl)等書。

  朱薩克從小就喜歡寫故事,他說自己的腦海裡永遠有好幾個故事在打轉。大學畢業後他當了老師,但後來專心投入寫作。《偷書賊》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時父母講述的情節,二次大戰時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經親眼目睹盟軍轟炸漢堡之後的慘狀,也看過納粹押解猶太人前往死亡集中營的悲劇。朱薩克說,父母講述的情景他一直記在心裡,也曉得自己總有一天會把這些故事寫成書。

  目前他除了寫作之外,另經營寫作工作坊,並應邀赴各地演講。

2011-11-10 別鬧了,費曼先生

好書介紹
內容簡介

  「這類書讓想一讀再讀…..這本書好像一種測試劑,任何讀者本書而不大笑出聲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洛杉磯時報

「物理學家是人類中的小飛俠,他們從不長大,永保赤子之心。」

  理查.費曼曾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曾被評為本世紀最聰明的科學家,在物理界有傳奇性的影響,而他的一生也多采多姿。

  本書就是費曼一生的各種奇異的故事,幽默機智、幾近頑童的行止,與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齊名。本書與《你管別人怎麼想》同享盛名,全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質。

作者簡介

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

  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在他一生所獲多得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獎賞中,他特別珍惜1972年獲得的厄司特杏壇獎章(Oersted Medal for Teaching)。《費曼物理學講義》一書最初發行於1963年,當時有位《科學美國人》雜誌的書評稱該書為「……真是難啃,但是非常營養,尤其是風味絕佳,為二十五年來僅見!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為了增長一般民眾的物理知識,費曼博士寫了一本《物理之美》(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以及《量子電動力學》(Q.E.D.: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他還寫下一些專精的論著,成為後來物理學研究者與學生的標準參考資料跟教科書。

  費曼是一位建設性的公眾人物。幾乎家喻戶曉他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調查工作的事跡,尤其是他當眾證明橡皮墊圈不耐低溫的那一幕,是一場非常優雅的即席實驗示範,而他所使用的道具不過冰水一杯!比較鮮為人知的事例,是費曼博士於1960年代中,在加州大學課程委員會任上所做的努力,他非常不滿當時教科書之庸俗平凡。

  僅僅重複敘說費曼一生中,於科學上與教育上的無數成就,並不足以說明他這個人的特色。正如任何讀過他即使最技術性著作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外都散發著他鮮活跟多采多姿的個性。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上。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
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

2011-11-10 用心動腦話科學

好書介紹
  • 作者:曾志朗/著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24103X
  •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不可解的事物。有心人喜歡動動腦筋去為這些生命裡的謎找答案,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就是科學的原動力。所以科學研究的源由應該是很生活化的。但一般人卻經常誤解科學是個很冷酷刻板、且高不可攀的學問。許多學生們則以為科學只是教科書裡那些需要背誦的公式而已。

這些短文希望利用生活週遭的事物來介紹近年來科學上的新發現,有時提出一些問題,有時試著為人類的文化史做註解。作者只有一個信念:生命的動態會讓我們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多采多姿!


作者簡介

  曾志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博士論文榮獲美國研究院頒發的創意天賦獎榮譽獎章。曾任教於俄亥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河濱分校,並先後擔任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陽明大學副校長、校長,教育部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長期擔任加州聖地牙哥的沙克生物研究院客座研究科學家,及國際上語言學、心理學及認知科學主要期刊的編輯委員。

  1990年回台成立第一個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目前正在整合各種與腦研究相關的儀器,推展台灣腦科學的研究。曾獲教育部國家學術獎、國科會傑出論文獎、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獎、美國加州科學工程委員會科學貢獻獎,並獲選為國科會傑出講座教授,199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當選美國心理協會(APS)院士。著有《用心動腦話科學》(遠流)一書。

2011-11-10 東京鐵塔

好書介紹
  • 作者:Lily Franky
  • 譯者:曹姮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6571
  •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為了生計,在小吃店工作的老媽,
從來不會叫我念書的老媽,
不曾對成績單發表什麼意見的老媽,
幾乎不會責罵我的老媽,
總是幫我買東西,從來不幫自己買的老媽,
只有我一個人吃飯,也會做好幾道菜的老媽,
為了讓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醃醬菜,總是定好鬧鐘半夜起床攪拌米糠的老媽,
明明手頭拮据,卻當場付出十幾萬現金買機車給我的老媽,
一直到得了胃癌的臨終,還拚命地用快不能動的嘴唇,不放棄地想在最後留一點什麼給我,
怕死後還要麻煩別人,預先為了自己的葬禮每月存3000塊錢的老媽……

  這本以「母愛」為主題的小說,是Lily Franky第一本長篇小說,自2005年出版後即在日本大為熱賣,佳評如潮,銷售至今已破210萬冊。本書可說是作者前半生的自傳體小說,從小時三歲前與父親、母親一家三口共住的記憶,一直寫到母親罹患癌症至過世,用點點滴滴的生活紀錄側寫母親對兒子無盡的愛與關懷,全書行文令人笑中帶淚,文筆幽默感人。不僅寫母親的親情,也寫與阿嬤、外婆的祖孫之情,以及在那個物質不富裕的時代,兒時玩伴的父親對自己的關懷。

  Lily Franky本名中川雅也,是經常出現在電視綜藝節目的專欄散文作家。關於「雅也」這個名字的由來在小說中也有提到,這也是母親為兒子留下的紀錄,甚至連出生時的臍帶都保存下來了。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替兒子做了這麼多事!到了死後還給予孩子力量,讓孩子在母喪之日還能寫出令人開懷大笑的評論偶像明星的文章,並且畫好插畫準時交稿。這就是母親,活的時候要保護孩子不受苦,死了也希望繼續保護孩子。

獲獎記錄

  • 暢銷日本210萬冊
  • 2006年達文西讀者票選No.1
  • 日本書店店員票選最想賣給讀者的書「2006年本屋大賞」第一名
  • 連續三年熱銷日本,日本媒體界公推的國民小說
  • 2005年日本全國十大暢銷書冠軍
  • 2006年日本十大暢銷書No.3
  • 2007年電視單元劇連續劇陸續推出
  • 2007年4月電影版由小田切讓、松隆子主演,日本盛大熱映中。

    作者簡介

    Lily Franky

      1963年生於日本福岡縣,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

      散文家、小說家、專欄作家、繪本作家、插畫家、藝術指導、設計師、詞曲作家、演員、無線電導航員、攝影家……等,擁有多種面貌,自由穿梭、活躍於各種領域之中。《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作者第一部長篇作品,本書的日文版裝幀也是出自這位多才多藝的作者之手。

  • 2011-11-10 我親愛的甜橙樹

    好書介紹
    內容簡介

    人的心是很大的,放得下我們喜歡的每一樣東西。
    當你停止喜歡一個人,他就會在你心裡慢慢死去。

      澤澤是一個敏感、早熟的小男生;有時頑皮如惡魔,有時善良如天使。他有一個很受他疼愛的小弟弟、兩個姊姊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姊姊生下來就送給親戚撫養了。爸爸失業後工作遲遲無著,聖誕夜的晚餐桌上只有土司和咖啡,上學時書包裡沒有午餐。

      大人們忙於生計,能給澤澤的愛是那麼少,他只能藉著惡作劇,聊以增添貧乏生活的樂趣並引起大人們的注意——往往是一陣好打。鞭打與斥喝一次次摧折他稚嫩的身心,如是循環往復。五歲那年,澤澤在後院「馴養」了一棵小小的甜橙樹,小樹成為最願意傾聽他的快樂與煩惱的密友。同一年夏天,澤澤認識了街頭走唱人和待他如子的葡萄牙人,使他的小世界中有了音樂、溫暖與愛。就在他快樂地大口啜飲愛的蜜汁時,一場意外迎面襲來,逼著澤澤在一夕之間長大……

      作者在四十八歲時以溫情之筆寫下這個自傳性質的故事,宛如寄了一封信給五歲澤澤——以及許多和澤澤一樣經歷過敏銳少年時的人;信紙微微泛黃,回憶有些氤氳。

    作者簡介

      約瑟.德維斯康塞羅(Jose Mauro de Vasconcelos, 1920-1984)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由於家境清貧,自小便被送至親戚家寄養。十歲時,小約瑟已經開始閱讀巴西作家的小說作品。中學畢業後在醫學院念了兩年書,但旅行和冒險的慾望促使他日後遍遊巴西全境,從事各種工作,包括拳擊手、搬運工、漁夫、小學教師、服務生,並深入內地與美洲原住民為伍。

      德維斯康塞羅二十二歲開始寫作。一九六二年發表的《我的獨木舟羅辛哈》(Rosinha, Minha Canoa) 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六年後發表自傳性質的《我親愛的甜橙樹》,達到他的創作高峰;本書只用了十二天就寫作完成,迄今已發行全球十三個國家,銷售超過二百萬本。

      德維斯康塞羅一生著作共二十一部,包括小說、短篇故事和作品選集;其中一部分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或舞台劇。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身兼新聞記者、廣播節目主持人、畫家、模特兒和演員。他曾參與電影演出並獲獎。

    更多消息
    搜尋
    QR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