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開始打造閱讀習慣
從小開始打造閱讀習慣
認知心理學暨神經心理學專家洪蘭教授談「閱讀的神經機制」。
洪蘭教授告訴大家,透過腦部實驗,可以看出腦部愈常受到外界刺激,神經愈能夠加強聯結發展,因此父母若及早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增加他的知識資料庫,對他的判斷及處理事情能力,必有很大幫助。
洪蘭教授自美國回來十幾年,一直熱心推動著閱讀運動。
她說,閱讀能力是文明的指標之一,它能使人的心靈得以昇華,孩子經由閱讀,可以激勵出創造力,別人費盡一生的心血寫一本書,我們卻只要讀完這一本書,就得到了他的經驗,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閱讀能開啟視野、累積前人的智慧。父母如果了解閱讀的神經機制,更能協助孩子開發潛能,她特別提醒家長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鼓勵孩子閱讀,能激發孩子多元的興趣,自己找出學習的方法,更能快樂的學習。
她覺得有幾件事是別人不能干涉的,一個是政治意識、一個是婚姻,還有就是自己想看的書。
洪教授推動閱讀的時候碰到阻力,許多家長認為課本都讀不完了,讀什麼課外書。她也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她認為必須要有人去跟老師、家長講閱讀的重要性。當時曾志朗做部長沒有時間,所以她才到中小學講「閱讀的神經機制」。
洪教授覺得教改真的不是改制度,制度是死的,制度是人在運作,改制度沒有改變人,其實是沒有用的。但是要改變人的觀念非常困難,你一定要一直不停的去鬆動那個牆角才有可能。
十幾年來,洪教授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引起熱烈的迴響;刊載於報紙的專欄文章,也不斷有老師來要求轉載於校內刊物,或張貼於佈告欄。
長期致力於推廣閱讀的活動,洪蘭表示,閱讀和創造力是同一個神經機制,透過閱讀能激發出更多的想像與思考,進一步影響言行談吐,而閱讀的習慣卻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她與曾志朗時常到各地的小學從事演講,向父母宣導閱讀的重要性,並鼓勵「親子共讀」來增進良性的互動關係。
在兩人近千百場的演講中,所得費用幾乎捐給各地推廣閱讀之用,更親自走訪了近千所中小學,給予書籍、書櫃等實物與金錢上援助,「有許多原住民的孩子,因為資源的不足,根本缺乏閱讀的機會」。提起許多社會的現實面,洪蘭眼神中透露著淡淡的不捨與心疼。
對於社會服務的不遺餘力,洪蘭也教導學生身體力行,要求學生每個星期必須挪出一個小時與她一同去做山地服務,她認為,能夠擁有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都必須歸功於社區的貢獻,因此回饋社會也是理所當然的付出,甚至在研究上,她也要求學生從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主題,期盼學術不只是在象牙塔中的閉門造車,還能夠與社會有所結合。
來賓簡介:洪蘭著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及陽明大學神經科研究所教授。
洪教授授課之餘致力於科普書藉的翻譯與寫作,作品已有二十餘本。
下面點選 可以直接聽喔(洪蘭教授的相關演講)~~
資料來源 http://www.lcenter.com.tw/media/childList.asp?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