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06)505-2916 . FAX(06)-5052917

L2: 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英語attachment theory)是一種心理學演化動物行為學理論,旨在探討「人際關係」:二或多個個體間的情感鍵結。依附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幼童因為社會與情感需求,而至少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否則將造成其心理交際功能長久的不健全。此理論是由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所提出[1]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

一個安全依附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媽媽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媽媽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媽媽尋求安撫。安全依附有助社會及情緒的發展,嬰兒才能適應與母親分離,致力於探索環境,而發展出自我概念

依附類型

 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母親就在身旁時,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當母親離開時,孩子會非常的沮喪;當母親回到身旁時,孩子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母親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當母親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抵抗。

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此類型的嬰兒的母親特性為:照顧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不一致的行為。

逃避型(Anxious-avoidant)

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母親的存在,在母親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母親在時不去注意;母親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母親去而復返非但不表高興,反而生氣;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孩子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裡。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母親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

逃避型小孩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逃避依附的嬰兒表現出退縮、孤立、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也不易交朋友。成年:冷漠型。

 紊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

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抵抗或迴避。小孩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因為人際互動是不穩定的,所以導致孩子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面對照顧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而混亂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從一面破碎的鏡子。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E%9D%E9%99%84%E7%90%86%E8%AB%96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實驗,將嬰兒依附類型分為:

1.       安全型依附65%一歲大的嬰兒會在母親離去前哀傷,回來時欣喜,喜歡與母親接觸;主要照顧者會敏銳的回應嬰兒需求,配合嬰兒的步調,鼓勵嬰兒探索。

2.       不安全型依附---抗拒/矛盾型依附10%的嬰兒母親在時不親近,離去時會生氣,母親接觸時會反抗,一方面想求助於母親,一方面對母親離去有敵意及憤怒,母親在時也很害怕陌生人;主要照顧者缺乏耐性,對嬰兒較無反應,甚至過度刺激嬰兒,使其不堪負荷。

3.       不安全型依附---迴避型依附20%的嬰兒對母親離去時只有少許不悅,母親回來時表示不在意,不特別害怕陌生人;主要照顧者容易誤解嬰兒的需求,由自己的情緒來決定照顧方式,導致照顧行為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