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毒品PMMA又釀死 警溯源逮上游販毒夫妻檔
38歲顏姓女子日前與一名張姓男子一同返家,兩人吸食毒品K他命後相繼入睡,隔日顏女卻陳屍在床,經檢驗後確認是因服用過量新興毒品PMMA中毒死亡;警方循線追查毒品源頭,順利於昨天上午前往新北市板橋區緝捕販毒夫妻檔及運毒手。
顏女2月25晚上到台北市一間男公關店消費後,與張姓男子一同返家過夜,隔天上午張男起床時,發現顏女已全身冰冷,陳屍在枕邊多時,嚇得他立刻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在屋內查獲殘存的K他命30餘公克,張男向警方坦承,兩人前一晚入睡時,曾吸食毒品助歡,警詢後將張男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送辦,並對顏女進行司法相驗。
檢警相驗後確認顏女死因為施用過量PMMA中毒致死,遂循線追查毒品上游。經兩個多月追查,警方鎖定32歲曾姓男子及24歲林姓女子販毒夫妻檔,和負責運毒的32歲林姓男子,並於昨天在新北市板橋區同步逮捕3人,查獲毒品安非他命1公克多。
警方調查,販毒夫妻檔先前是以一包1000元的價格,將混有PMMA的毒品咖啡包賣給顏女,未料導致顏女用藥身亡。警方詢後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將曾男等3人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據了解,PMMA (副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為一種新興毒品,2000年間流行於歐洲,成分類似搖頭丸MDMA(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但作用時間較MDMA緩慢,吸食者容易在食用一次後沒什麼感覺,短時間內再次吸食,導致用藥過量。
PMMA在市面多以搖頭丸名義販售,或混入毒品咖啡包,但又比MDMA便宜且容易製造,也因外觀多樣所以難從外觀區別PMMA及MDMA;服用PMMA後所產生的症狀大致與MDMA類似,會出現迷幻作用及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嚴重中毒時可能導致中風、抽搐、昏迷、全身出血及猝死,或體溫過高熱衰竭身亡。
高檢署日前曾指出,PMMA致死案例於去年底竄升,去年新興毒品致死案84件中,就有34件為PMMA過量導致,死者平均年齡為26.1歲;去年12月有28人PMMA的毒品咖啡包致死,年紀最輕者為一名17歲少女。這款毒品毒性強,致死率近百分之百,「已經不是毒品,是毒藥」,毒害地點遍布全台及離島。
警方表示,近年毒品PMMA越發常見,且致死率極高,民眾切勿接觸甚至吸食毒品,警方對於毒品危害也將全力打擊,以維護國人健康。
警方循線到新北市板橋區將販毒的曾男拘捕到案。記者李隆揆/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