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06)505-2916 . FAX(06)-5052917

2011-11-07 L4:羅爾斯提出的正義原則

高一上公民
 
羅爾斯提出的正義原則:
第一原則:平等權
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享有一完備體系下的各項平等自由權;而其所享有的自由與其他每個人所擁有同體系下的各項自由權相容
第二原則:機會平等及差異原則
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必須滿足以下兩項條件:1.各項職位及地位必須在公平的機會平等下,對所有人開放。2.使社會中處於最劣勢的成員獲得最大利益
上述兩項原則在適用的先後次序上,是第一項原則優先於第二項原則,亦即不得以改善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為由,而侵害各項平等的最基本自由權
羅爾斯為何能成為一代大師?在那樣的年代美國正要推行affirmative action,也就是美國的平權法案,保護黑人、婦女、小孩,對於當時大多數既有利益者來說,是極力反對的事情,可是藉由羅爾斯出版的正義論一書,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接受了這樣的潮流與改變,包括抽稅、與黑人共讀、所得重分配等情況。
以美國政府發展為例,18世紀的有限政府,認為統治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19世紀的萬能政府,認為最好的政府式提供最多服務的政府;1980年以後的革新政府,認為政府的人事與組織應該要改變與精簡化;1992年以後的政府改造,引進企業化的概念,包括績效、回應性、客戶導向、全面品質管理,並且政府改為導航者的角色,民間可以做的政府不做、地方政府可以做的中央政府不做。
政府到底要大還是要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普世價值當中,都放入了社會正義,也就是社會福利的概念,當然也有人反對,認為社會福利只是政府伸手進入人民生活管制的一個藉口,但是無論如何2002年11月24日辭世的羅爾斯,的確是影響我們整個世紀的重要人物出處

2011-11-07 L3:精神衛生法的修法內容

高一上公民
 
「精神病」一詞一向給人極為負面之印象,但隨著社會節奏愈快速、各種環境壓力愈大,亦使得保障精神疾病患者應有權益的意識亦逐漸抬頭。4月11日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併案審查「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經過謹慎討論後完成初審,不須朝野協商逕付院會進行二、三讀,使過去精神疾病防治偏向高度醫療化的情形,能隨著時代演進,加強社區化之服務。
 
精神衛生法大幅翻修,使得精神疾病患者之保障得以確立,包括遺棄、身心虐待、留置無生活自理能力之病人於易發生危或傷害之環境,以及強迫或誘騙病人結婚、利用病人為犯罪或不正當之行當等皆列入規範,違者可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公告其姓名。此外,以往常見到媒體大幅登刊播出病人之特寫畫面等行為,未來未經病人同意不得進行錄音、錄影或攝影,並不得報導其姓名或住(居)所;於嚴重病人,亦必須經保護人同意。
 
 以往鑑定只需兩位醫師審查即可強制就醫,以致爭議頻繁,康復之友聯盟祕書長滕西華更指出高峰期曾有一年高達一萬多件的強制就醫案,花掉多達四億元的醫療經費,其中因誤診而導致的醫療資源浪費難以估算。因此修正條文第十五條改變強制就醫的審查機制,往後必須經過專科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及法律專家組成的審查會之鑑定,同時更將緊急安置期間限縮為五天,其中前兩天必須完成強制鑑定,若五天內仍無法取得強制住院許可,必須停止緊急安置。而原本每隔六個月醫師評估住院的期程,也縮短為六十天;同時若住院病人病情穩定或康復,無繼續住院治療之必要時,應通知本人或保護人辦理出院,不得無故留置病人,以避免無故長期限制精神病人的惡例一再發生。
 
 反歧視條款也是此次大幅修法之重點部份。王榮璋即表示,在精神衛生法的協商過程中,最大的突破便在於說服行政部門放棄「疑似病人」的概念,以往媒體報導經常使用「疑似精神病患」的用語,造成社會民眾的誤解,因此在修正條文中取消「疑似病人」,並約束媒體報導不得再使用歧視用語,以及強化其求證責任,才能避免歧視與污名化更為擴大。
 
 因此,除修正條例第22條明訂,病人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對病情穩定者,不得以曾罹患精神疾病為由,拒絕就學、應考、僱用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另第23條中亦規範傳播媒體報導不得使用與精神疾病有關之歧視性稱呼或描述,並不得有與事實不符或誤導閱聽者對病人產生歧視之報導。未來包括「瘋漢」、「人魔」、「不定時炸彈」等用語,或是未經查證即將報導對象之行為任意冠以「疑似精神病人」等用語,將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更正,屆期未更正得按次連續處罰,以免錯誤報導一再誤導閱聽人,對精神疾病形成錯誤觀念或歧視。
 
 以往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多由醫事專業人員主導,但此次修正條文第13條進一步規定往後在此類諮詢性的組織中,病情穩定之病人、病人家屬或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且單一性別不得低於三分之一,使成員的代表性更為多元。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legislator_wang/article/9410505

2011-11-02 L3: 失竊的一代

高一上公民
 

失竊的一代英語Stolen Generations,亦作Stolen generationStolen children),又譯失竊一代被偷走的一代被偷走一代被偷的一代被偷一代被竊的一代被竊一代,是指澳洲白人政府於大約1869年1969年間(部份地方則持續至1970年代)所實行的「同化政策」所影響的一代人,當年政府認為澳洲原住民「低賤無知」、「將會消失」,因此強行把10萬名男女兒童永久的送到白人家庭或政府機構照顧,以「白化」原居民,令原住民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1]。再加上當時不少白人家庭歧視原住民,往往虐打他們及迫使他們忘記其語言和文化,學習白人的生活方式和語言,或受到性侵犯、缺乏教育的機會,令到大部份的原住民受到歧視,在心理上受到傷害[2]

1997年時,澳洲首次有議員要求當時總理約翰·霍華德道歉,但他卻表示「這是上一代政府的錯」而拒絕道歉。後來於2008年2月13日,總理陸克文在議會三度正式的向原住民表示歉意,並承諾會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如減低當地的幼兒夭折率、提高原住民的識字率及平均壽命等。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4%B1%E7%AB%8A%E7%9A%84%E4%B8%80%E4%BB%A3

2011-10-27 L3:世界人權宣言

高一上公民
 

世界人權宣言

          聯合國大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 第217A(III)號決議通過並宣佈

序言

鑒於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權利的承認,乃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鑒於對人權的無視和侮蔑己發展為野蠻暴行,這些暴行玷污了人類的良心,而一個人人享有言論和信仰自由並免予恐懼和匱乏的世界的來臨,已被宣佈為普遍人民的最高願望,鑒於為使人類不致迫不得己鋌而走險對暴政和壓迫進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權受法治的保護,鑒於有必要促進各國間友好關係的發展,鑒於各聯合國國家人民已在《聯合國憲章》中重申他們對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和價值以及男女平等權利的信念,並決心促成較大自由中的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鑒於各會員國並已誓願同聯合國合作以促進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鑒於這些權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對于這個誓願的充分實現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現在,大會,發佈這一《世界人權宣言》,作為所有人民和所有國家努力實現的共同標準,以期每一個人和社會機構經常銘念本宣言,努力通過教誨和教育促進對權利和自由的尊重,並通過國家的和國際的漸進措施,使這些權利和自由在各會員國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轄下領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認和遵行。

主體思想

第一條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平等原則

第二條

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並且不得因一人所屬的國家或領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國際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區別,無論該領土是獨立領土、托管領土、非自治領土或者處於其他任何主權受限制的情況之下。

公民、政治、權利

第三條

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第四條

任何人不得使為奴隸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隸制度和奴隸買賣,均應予以禁止。

第五條

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第六條

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權被承認在法律前的人格。

第七條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人人有權享受平等保護,以免受違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視行為以及煽動這種歧視的任何行為之害。

第八條

任何人當憲法或法律所賦予他的基本權利遭受侵害時,有權由合格的國家法庭對這種侵害行為作有效的補救。

第九條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補、拘禁或放逐。

第十條

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並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第十一條

一、凡受刑事控制者,有未經獲得辯護上所需的一切保證的公開審判而依法證實有罪以前,有權被視為無罪。

二、任何人的任何行為或不行為,在其發生時依國家法或國際法均不構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為犯有刑事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適用的法律規定。

第十二條

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

第十三條

一、人人在各國境內有權自由遷徒和居住。

二、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回他的國家。

第十四條

一、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

二、在真正由於非政治性的罪行或違背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的行為而被起訴的情況下,不得援用此種權利。

第十五條

一、人人有權享有國籍。

二、任何人的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亦不得否認其改變國籍的權利。

第十六條

一、成年男女,不受種族、國籍或宗教的任何限制,有權婚嫁和成立家庭。他們在婚姻方面,在結婚期間和在解除婚約時,應有平等的權利。

二、只有經男女雙方的自由的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締結婚姻。

三、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元,並應受社會和國家的保護。

第十七條

一、人人得有單獨的財產所有權以及同他人合有的所有權。

二、任何人的財產不得任意剝奪。

第十八條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改變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單獨或集體、公開或祕密地以教義、實踐、禮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第十九條

人人有權享受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第二十條

一、人人有權享有和平集會和結社的自由。

二、任何人不得迫使隸屬於某一團體。

第二十一條

一、人人有直接或通過自由選擇的代表參與治理本國的權利。

二、人人有平等機會參加本國公務的權利。

三、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權力的基礎;這一意志應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選舉予以表現,而選舉應依據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權,並以不記名投票或相當的自由投標程序進行。

經濟、社會、文化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並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這種實現是通過國家努力和國際合作並依照各國的組織和資源情況。

第二十三條

一、人人有權工作,自由選擇職業、並受公正和合適的工作條件並享受免於失業的保障。

二、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權利,不受任何歧視。

三、每一個工作的人,有權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報酬,保證使他本人和家屬有一個符合人的尊嚴的生活條件,必要時並輔以其他方式的社會保障。

四、人人有為維護其利益而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利。

第二十四條

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閒暇的權利,包括工作時間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給薪休假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一、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二、母親和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顧和協助。一切兒童,無論婚生或非婚生,都應享受同樣的社會保護。

第二十六條

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應當免費,至少在初級和基本階段應如此。初級教育應屬義務性質。技術和職業教育應普遍設立。高等教育應根據成績而對一切人平等開放。

二、教育的目的在於充分發展人的個性並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應促進各國、各種族或各宗教集團間的了解、容忍和友誼,並應促進聯合國維護和平的各項活動。

三、父母對其子女所應受的教育的種類,有優先選擇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

一、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產生的福利。

二、人人對由於他所創作的任何科學、文學或美術作品而產生的精神的和物質的利益,有享受保護的權利。社會和國際的秩序

第二十八條

人人有權有要求一種社會和國際的秩序,在這種秩序中,本宣言所載的權利和自由能獲得充分實現。

第二十九條

一、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因為只有在社會中他的個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

二、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時,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確定此種限制的唯一目的在於保證對旁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並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適應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當需要。

三、這些權利和自由的行使,無論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違背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第三十條

本宣言的任何條文,不得解釋為默許任何國家、集團或個人有權進行任何旨在破壞本宣言所載的任何權利和自由的活動或行為。

2011-10-27 L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高一上公民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發布單位
】聯合國大會

【發布日期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自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得由各國在紐約簽署之本盟約;一九七六年一月三日生效

 【前文】
  本公約締約國,鑒於依據聯合國憲章揭示之原則,人類一家,對於人人天賦尊嚴及其平等而且不可割讓權利之確認,實係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之基礎。
  確認此種權利源於天賦人格尊嚴,確認依據世界人權宣示之昭示,唯有創造環境,使人人除享有公民及政治權利而外,更得享受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始克實現自由人類享受無恐懼不虞匱乏之理想,鑒於聯合國憲章之規定,各國負有義務,必須促進人權及自由之普遍尊重及遵守。
  明認個人對他人及對其隸屬之社會,負有義務,故職責所在,必須力求本公約所確認各種權利之促進及遵守,爰議定條款如下:

【內容】


第一條
  一、所有民族均享有自決權,根據此種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及自由從事其經濟、社會與文化之發展。
  二、所有民族得為本身之目的,自由處置其天然財富及資源,但不得妨害因基於互惠原則之國際經濟合作及因國際法而生之任何義務。無論在何種情形下,民族之生計不容剝奪。
  三、本公約締約國,包括負責管理非自治及託管領土之國家在內,均應遵照聯合國憲章規定,促進自決權之實現並尊重此種權利。
第二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承允盡其資源能力所及,各自並藉國際協助與合作,特別在經濟與技術方面之協助與合作,採取種種步驟,務期以所有適當方法,尤其包括通過立法措施,逐漸使本公約所確認之各種權利完全實現。
  二、本公約締約國承允保證人人行使本公約所載之各種權利,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家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等而受歧視。
  三、發展中國家在適當顧及人權及國民經濟之情形下,得決定保證非本國國民享受本公約所確認經濟權利之程度。
第三條
  本公約締約國承允確保本公約所載一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之享受,男女權利一律平等。
第四條
  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民享受國家遵照本公約規定所賦予之權利時,國家對此類權利僅得加以法律明定之限制,又其所定限制以與此類權利之性質不相牴觸為準,且加以限制之唯一目的應在增進民主社會之公共福利。
第五條
  一、本公約條文不得解釋為國家、團體或個人有權從事活動或實行行為,破壞本公約確認之任何權利或自由,或限制此種權利或自由逾越本盟約規定之程度。
  二、任何國家內依法律、公約、條例或習俗而承認或存在之任何基本人權,不得藉口本公約未予確認或確認之範圍較狹.而加以限制或減免義務。
第六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工作之權利,包括人人應有機會憑本人自由選擇或接受之工作謀生之權利,並將採取適當步驟保障之。
  二、本公約締約國為求完全實現此種權利而須採取之步驟,應包括技術與職業指導及訓練方案、政策與方法,以便在保障個人基本政治與經濟自由之條件下,造成經濟、社會及文化之穩步發展以及充分之生產性就業。
第七條
  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享受公平與良好之工作條件,尤須確保:
  一、所有工作者之報酬使其最低限度均能:
  (一)獲得公充之工資,工作價值相等者享受同等報酬,不得有任何區別,尤須保證婦女之工作條件不得次於男子,且應同工同酬;
  (二)維持本人及家屬符合本公約規定之合理生活水平;
  二、安全衛生之工作環境;
  三、人人有平等機會於所就職業升至適當之較高等級,不受年資才能以外其他考慮之限制;
  四、休息、閒暇、工作時間之合理限制與照給薪資之定期休假,公共假日亦須給酬。
第八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承允確保:
  (一)人人有權為促進及保障其經濟及社會利益而組織工會及加入其自身選擇之工會,僅受關係組織規章之限制。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項權利之行使;
  (二)工會有權成立全國聯合會或同盟,後者有權組織或參加國際工會組織;
  (三)工會有權自由行使職權,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種權利之行使;
  (四)罷工權利,但以其行使符合國家法律為限。
  二、本條並不禁止對軍警或國家行政機關人員行使此種權利,加以合法限制。
  三、關於結社自由及保障組織權利之國際勞工組織一九四八年公約締約國,不得依據本條採取立法措施或應用法律,妨礙該公約所規定之保證。
第九條
  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
第十條
  本公約締約國確認;
  一、家庭為社會之自然基本團體單位,應儘力廣予保護與協助,其成立及當其負責養護教育受扶養之兒童時,尤應予以保護與協助。婚姻必須婚嫁雙方自由同意方得締結。
  二、母親於分娩前後相當期間內應受特別保護。工作之母親在此期間應享受照給薪資或有適當社會保障福利之休假。
  三、所有兒童及少年應有特種措施予以保護與協助,不得因出生或其他關係而受任何歧視。兒童及青年應有保障、免受經濟及社會剝削。凡僱用兒童及少年從事對其道德或健康有害、或有生命危險、或可能妨礙正常發育之工作者均應依法懲罰。國家亦應訂定年齡限制,凡出資僱用未及齡之童工,均應禁止並應依法懲罰。
第十一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享受其本人及家屬所需之適當生活程度,包括適當之衣食住及不斷改善之生活環境。締約國將採取適當步驟確保此種權利之實現,同時確認在此方面基於自由同意之國際合作極為重要。
  二、本公約締約國既確認人人有免受饑餓之基本權利,應個別及經由國際合作,採取為下列目的所需之措施,包括特定方案在內:
  (一)充分利用技術與科學知識、傳佈營養原則之知識、及發展或改革土地制度而使天然資源獲得最有效之開發與利用,以改進糧食生產、保貯及分配之方法。
  (二)計及糧食輸入及輸出國家雙方問題,確保世界糧食供應按照需要,公平分配。
第十二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享受可能達到之最高標準之身體與精神健康。
  二、本公約締約國為求充分實現此種權利所採取之步驟,應包括為達成下列目的所必要之措施:
  (一)設法減低死產率及嬰兒死亡率,並促進兒童之健康發育;
  (二)改良環境及工業衛生之所有方面;
  (三)預防、療治及撲滅各種傳染病、風土病、職業病及其他疾病;
  (四)創造環境,確保人人患病時均能享受醫藥服務與醫藥護理。
第十三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受教育之權。締約國公認教育應謀人格及人格尊嚴意識之充分發展,增強對人權與基本自由之尊重。締約國又公認教育應使人人均能參加自由社會積極貢獻,應促進各民族間及各種族、人種或宗教團體間之了解、容恕及友好關係,並應推進聯合國維持和平之工作。
  二、本公約締約國為求充分實現此種權利起見,確認:
  (一)初等教育應屬強迫性質,免費普及全民;
  (二)各種中等教育,包括技術及職業中等教育在內,應以一切適當方法,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廣行舉辦,庶使人人均有接受機會;
  (三)高等教育應根據能力,以一切適當方法,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機會;
  (四)基本教育應儘量予以鼓勵或加緊辦理,以利未受初等教育或未能完成初等教育之人;
  (五)各級學校完備之制度應予積極發展,適當之獎學金制度應予設置,教育人員之物質條件亦應不斷改善。
  三、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為子女選擇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之非公立學校,及確保子女接受符合其本人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之自由。
  四、本條任何部分不得解釋為干涉個人或團體設立及管理教育機構之自由,但以遵守本條第一項所載原則及此等機構所施教育符合國家所定最低標準為限。
第十四條
  本公約締約國倘成為締約國時尚未能在其本土或其所管轄之其他領土內推行免費強迫初等教育,承允在兩年內訂定周詳計劃,庶期在計劃所訂之合理年限內,逐漸實施普遍免費強迫教育之原則。
第十五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
  (一)參加文化生活;
  (二)享受科學進步及應用之惠;
  (三)對其本人之任何科學、文學或藝術作品所獲得之精神與物質利益,享受保護之惠。
  二、本公約締約國為求充分實現此種權利而採取之步驟,應包括保存、發揚及傳播科學與文化所必要之辦法。
  三、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科學研究及創作活動所不可缺少之自由。
  四、本公約締約國確認鼓勵及發展科學文化方面國際接觸與合作之利。
第十六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承允依照本公約本編規定,各就其促進遵守本公約所確認各種權利而採取之措施及所獲之進展,提具報告書。
  二、(一)所有報告書應提交聯合國秘書長,秘書長應將副本送由經濟暨社會理事會依據本公約規定審議;
  (二)如本公約締約國亦為專門機關會員國,其所遞報告書或其中任何部分涉及之事項,依據各該專門機關之組織法係屬其責任範圍者,聯合國秘書長亦應將報告書副本或其中任何有關部份,轉送各該專門機關。
第十七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應按經濟暨社會理事會於本公約生效後一年內與締約國及各有關專門機關商洽訂定之辦法,分期提出報告書。
  二、報告書中得說明由於何種因素或困難以致影響本公約所規定各種義務履行之程度。
  三、倘有關之情報前經本公約締約國提送聯合國或任何專門機關在案,該國得僅明確註明該項情報已見何處,不必重行提送。
第十八條
  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得依其根據聯合國憲章所負人權及基本自由方面之責任與各專門機關商訂辦法,由各該機關就促進遵守本公約規定屬其工作範圍者所獲之進展,向理事會具報。此項報告書並得詳載各該機關之主管機構為實施本公約規定所通過決議及建議之內容。
第十九條
  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得將各國依第十六條及第十七條之規定,以及各專門機關依第十八條之規定,就人權問題提出之報告書,交由人權委員會研討並提具一般建議,或斟酌情形供其參考。
第二十條
  本公約各關係締約國及各關係專門機關得就第十九條所稱之任何一般建議、或就人權委員會任何報告書或此項報告書所述及任何文件中關於此等一般建議之引證,向經濟暨社會理事會提出評議。
第二十一條
  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得隨時向大會提出報告書,連同一般性質之建議,以及從本公約締約國與各專門機關收到關於促進普遍遵守本公約確認之各種權利所採措施及所獲進展之情報撮要。
第二十二條
  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得將本公約本編各項報告書中之任何事項,對於提供技術協助之聯合國其他機關,各該機關之輔助機關及各專門機關,可以助其各就職權範圍,決定可能促進切實逐步實施本公約之各項國際措施是否得當者,提請各該機關注意。
第二十三條
  本公約締約國一致認為實現本公約所確認權利之國際行動,可有訂立公約、通過建議、提供技術協助及舉行與關係國政府會同辦理之區域會議及技術會議從事諮商研究等方法。
第二十四條
  本公約之解釋,不得影響聯合國憲章及各專門機關組織法內規定聯合國各機關及各專門機關分別對本公約所處理各種事項所負責任之規定。
第二十五條
  本公約之解釋,不得損害所有民族充分與自由享受及利用其天然財富與資源之天賦權利。
第二十六條
  一、本公約聽由聯合國會員國或其專門機關會員國、國際法院規約當事國及經聯合國大會邀請為本公約締約國之任何其他國家簽署。
  二、本公約須經批准。批准書應送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放。
  三、本公約聽由本條第一項所稱之任何國家加入。
  四、加入應以加入書交存聯合國秘書長為之。
  五、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每一批准書或加入書之交存,通知已經簽署或加入本公約之所有國家。
第二十七條
  一、本公約應自第三十五件批准書或加入書送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放之日起三個月後發生效力。
  二、對於在第三十五件批准書或加入書交存後批准或加入本公約之國家,本公約應自該國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起三個月後發生效力。
第二十八條
  本公約各項規定應一律適用於聯邦國家之全部領土,並無限制或例外。
第二十九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得提議修改本公約,將修正案提交聯合國秘書長。秘書長應將提議之修正案分送本公約各締約國,並請其通知是否贊成召開締約國會議,以審議並表決所提議案。如締約國三分之一以上贊成召開會議,秘書長應以聯合國名義召集之。經出席會議並投票之締約國過半數通過之修正案,應提請聯合國大會核可。
  二、修正案經聯合國大會核可,並經本公約締約國三分之二各依本國憲法程序接受後,即發生效力。
  三、修正案生效後,對接受此種修正之締約國具有拘束力;其他締約國仍受本公約原訂條款及其前此所接受修正案之拘束。
第三十條
  除第二十六條第五項規定之通知外,聯合國秘書長應將下列事項通知同條第一項所稱之所有國家:
  一、依第二十六條所為之簽署、批准及加入;
  二、依第二十七條本公約發生效力之日期,及依第二十九條任何修正案發生效力之日期。
第三十一條
  一、本公約應交存聯合國檔庫,其中、英、法、俄及西文各本同一作準。
  二、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本公約正式副本分送第二十六條所稱之所有國家。
  為此,下列各代表秉其本國政府正式授予之權,謹簽字於自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得由各國在紐約簽署之本公約,以昭信守。
 

2011-10-27 L3: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高一上公民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發布單位】聯合國大會
【生效日期】1976年3月26日
自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得由各國在紐約簽署之本盟約;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效

【前文】
  本公約締約各國,鑑於按據聯合國憲章揭示之原則,人類一家,對於人人天賦尊嚴及其平等而且不可割讓權利之確認,實係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之基礎,確認此種權利源於天賦人格尊嚴,確認依據世界人權宣言之昭示,唯有在創造環境,使人人除享有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而外,並得享受公民及政治權利,始克實現自由人類享有公民及政治自由無所恐懼和不虞匱乏之理想。
  鑑於聯合國憲章之規定,各國負有義務,必須促進人權及自由之普遍尊重及遵守,明認個人對他人及其對隸屬之社會,負有義務,故職責所在,必須力求本公約所確認各種權利之促進及遵守。
  爰議定條款如下:

【內容】
 
第一條
  一、所有民族均享有目決權,根據此種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並自由從事其經濟、社會與文化之發展。
  二、所有民族得為本身之目的,自由處置其天然財富及資源,但不得妨害因基於互惠原則之國際經濟合作及因國際法而生之任何義務,無論在何種情形下,民族之生計,不容剝奪。
  三、本公約締約國,包括負責管理非自治及託管領土之國家在內,均應遵照聯合國憲章規定,促進自決權之實現,並尊重此種權利。
第二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並確保所有境內受其管轄之人,無分種類、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等,一律享受本公約所確認之權利。
  二、本公約締約國承允遇現行立法或其他措詞尚無規定時,各依本國憲法程序,並遵照本公約規定,採取必要步驟,制定必要之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實現本公約所確認之權利。
  三、本公約締約國承允:
  (一)確保任何人所享本公約確認之權利或自由如遭受侵害,均獲有效之救濟,公務員執行職務所犯之侵權行為,亦不例外;
  (二)確保上項救濟聲請人之救濟權利,由主管司法、行政或立法當局裁定,或由該國法律制度規定之其他主管當局裁定,並推廣司法救濟之機會;
  (三)確保上項救濟一經核准,主管當局概予執行。
第三條
  本公約締約國承允確保本公約所載一切公民及政治權利之享受,男女權利,一律平等。
第四條
  一、如經當局正式宣布緊急狀態,危及國本,本公約締約國得在此種危急情勢絕對必要之限度內,採取措施,減免履行其依本公約所負之義務,但此種措施不得牴觸其依國際法所負之其他義務,亦不得引起純粹以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或社會階段為根據之歧視。
  二、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一項及第二項)、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及第十八條之規定,不得依本條規定減免履行。
  三、本公約締約國行使其減免履行義務之權利者,應立即將其減免履行之條款,及減免履行之理由,經由聯合國秘書長轉知本盟約其他締約國。其終止減免履行之日期,亦應另行移文秘書長轉知。
第五條
  一、本公約條文不得解釋為國家、團體或個人有權從事活動或實行行為,破壞本公約確認之任何一種權利與自由,或限制此種權利與自由逾越本公約規定之程度。
  二、本公約締約國內依法律、公約、條例或習俗而承認或存在之任何基本人權,不得藉口本盟約未予確認或確認之範圍較狹,而加以限制或減免義務。
第六條
  一、人人皆有天賦之生存權。此種權利應受法律保障。任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
  二、凡未廢除死刑之國家,非犯情節重大之罪,且依照犯罪時有效並與本公約規定及防止及懲治殘害人群罪公約不牴觸之法律,不得科處死刑。死刑非依管轄法院終局判決,不得執行。
  三、生命之剝奪構成殘害人群罪時,本公約締約國公認本條不得認為授權任何締約國以任何方式減免其依防止及懲治殘害人群罪公約規定所負之任何義務。
  四、受死刑宣告者,有請求特赦或減刑之權。一切判處死刑之案件均得邀大赦、特赦或減刑。
  五、未滿十八歲之人犯罪,不得判處死刑;懷胎婦女被判死刑,不得執行其刑。
  六、本公約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
第七條
  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予以殘忍、不人道或侮辱之處遇或懲罰。非經本人自願同意,尤不得對任何人作醫學或科學試驗。
第八條
  一、任何人不得使充奴隸;奴隸制度及奴隸販賣,不論出於何種方式,悉應禁止。
  二、任何人不得使充奴工。
  (一)任何人不得使服強迫或強制之勞役;
  (二)凡犯罪刑罰得科苦役徒刑之國家,如經管轄法院判處受此刑,不得根據第二項(一)款規定,而不服苦役;
  (三)本項所稱〝強迫或強制勞役〞不包括下列各項:
  (1)經法院依法命令拘禁之人,或在此種拘禁假釋期間之人,通常必須擔任而不屬於(二)款範圍之工作或服役;
  (2)任何軍事性質之服役,及在承認人民可以本其信念反對服兵役之國家,依法對此種人徵服之國民兵役;
  (3)遇有緊急危難或災害禍患危及社會生命安寧時徵召之服役;
  (4)為正常公民義務一部分之工作或服役。
第九條
  一、人人有權享有身體自由及人身安全。任何人不得無理予以逮捕或拘禁。非依法定理由及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之自由。
  二、執行逮捕時,應當場向被捕人宣告逮捕原因,並應隨即告知被控案由。
  三、因刑事罪名而被逮捕或拘禁之人,應迅即解送法官或依法執行司法權力之其他官員,並應於合理期間內審訊或釋放。候訊人通常不得加以羈押,但釋放得令具報,於審訊時,於司法程序之任何其他階段、並於一旦執行判決時,候傳到場。
  四、任何人因逮捕或拘禁而被奪自由時,有權聲請法院提審,以迅速決定其拘禁是否合法,如屬非法,應即令釋放。
  五、任何人受非法逮捕或拘禁者,有權要求執行損害賠償。
第十條
  一、自由被剝奪之人,應受合於人道及尊重其天賦人格尊嚴之處遇。
  二、(一)除特殊情形外,被告應與判決有罪之人分別羈押,且應另予與其未經判決有罪之身分相稱之處遇;
  (二)少年被告應與成年被告分別羈押,並應儘速即予判決。
  三、監獄制度所定監犯之處遇,應以使其悛悔自新,重適社會生活為基本目的。少年犯人應與成年犯人分別拘禁,且其處遇應與其年齡及法律身分相稱。
第十一條
  任何人不得僅因無力履行契約義務,即予監禁。
第十二條
  一、在一國領土內合法居留之人,在該國領土內有遷徙往來之自由及擇居之自由。
  二、人人應有自由離去任何國家,連其本國在內。
  三、上列權利不得限制,但法律所規定、保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生或風化、或他人權利與自由所必要,且與本公約所確認之其他權利不牴觸之限制,不在此限。
  四、人人進入其本國之權,不得無理褫奪。
第十三條
  本公約締約國境內合法居留之外國人,非經依法判定,不得驅逐出境,且除事關國家安全必須急速處分者外,應准其提出不服驅逐出境之理由,及聲請主管當局或主管當局特別指定之人員予以覆判,並為此目的委託代理人到場申訴。
第十四條
  一、人人在法院或法庭之前,悉屬平等。任何人受刑事控告或因其權利義務涉訟須予判定時,應有權受獨立無私之法定管轄法庭公正公開審問。法院得因民主社會之風化、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關係,或於保護當事人私生活有此必要時,或因情形特殊公開審判勢必影響司法而在其認為絕對必要之限度內,禁止新聞界及公眾旁聽審判程序之全部或一部;但除保護少年有此必要,或事關婚姻爭執或子女監護問題外,刑事民事之判決應一律公開宣示。
  二、受刑事控告之人,未經依法確定有罪以前,應假定其無罪。
  三、審判被控刑事罪時,被告一律有權平等享受下列最低限度之保障:
  (一)迅即以其通曉之語言,詳細告知被控罪名及案由;
  (二)給予充分之時間及便利,準備答辯並與其選任之辯護人聯絡;
  (三)立即受審,不得無故稽延;
  (四)到庭受審,及親自答辯或由其選任辯護人答辯;未經選任辯護人者,應告以有此權利;法院認為審判有此必要時,應為其指定公設辯護人,如被告無資力酬償,得免付之;
  (五)得親自或間接詰問他造證人,並得聲請法院傳喚其證人在與他造證人同等條件下出庭作證;
  (六)如不通曉或不能使用法院所用之語言,應免費為備通譯協助之;
  (七)不得強迫被告自供或認罪。
  四、少年犯罪之審判,應顧念被告年齡及宜使其重適社會生活,而酌定程序。
  五、經判定犯罪者,有權聲請上級法院依法覆判其有罪判決及所科刑罰。
  六、經終局判決判定犯罪,如後因提出新證據或因發見新證據,確實證明原判錯誤而經撤銷原判或免刑者,除經證明有關證據之未能及時披露,應由其本人全部或局部負責者外,因此判決而服刑之人應依法受損害賠償。
  七、任何人依一國法律及刑事程序經終局判決判定有罪或無罪開釋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審判或科刑。
第十五條
  一、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內國法及國際法均不成罪者,不為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法律所規定。犯罪後之法律規定減科刑罰者,從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
  二、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各國公認之一般法律原則為有罪者,其審判與刑罰不受本條規定之影響。
第十六條
  人人在任何所在有被承認為法律人格之權利。
第十七條
  一、任何人之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得無理或非法侵擾,其名譽及信用,亦不得非法破壞。
  二、對於此種侵擾或破壞,人人有受法律保護之權利。
第十八條
  一、人人有思想、信念及宗教之自由。此種權利包括保有或採奉自擇之宗教或信仰之自由,及單獨或集體、公開或私自以禮拜、戒律、躬行及講授表示其宗教或信仰之自由。
  二、任何人所享保有或採奉自擇之宗教或信仰之自由,不得以脅迫侵害之。
  三、人人表示其宗教或信仰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受限制,此項限制以保障公共安全、秩序、衛生或風化或他人之基本權利自由所必要者為限。
  四、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確保子女接受符合其本人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之自由。
第十九條
  一、人人有保持意見不受干預之權利。
  二、人人有發表自由之權利;此種權利包括以語言、文字或出版物、藝術或自己選擇之其他方式,不分國界,尋求、接受及傳播各種消息及思想之自由。
  三、本條第二項所載權利之行使,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故得予以某種限制,但此種限制以經法律規定,且為下列各項所必要者為限:
  (一)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
  (二)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衛生或風化。
第二十條
  一、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
  二、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之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禁止之。
第二十一條
  和平集會之權利,應予確認。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寧、公共秩序、維持公共衛生或風化、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種權利之行使。
第二十二條
  一、人人有自由結社之權利,包括為保障其本身利益而組織及加入工會之權利。
  二、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寧、公共秩序、維護公共衛生或風化、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種權利之行使。本條並不禁止對軍警人員行使此種權利,加以合法限制。
  三、關於結社自由及保障組織權利之國際勞工組織一九四八年公約締約國,不得根據本條採取立法措施或應用法律,妨礙該公約所規定之保證。
第二十三條
  一、家庭為社會之自然基本團體單位,應受社會及國家之保護。
  二、男女已達結婚年齡者,其結婚及成立家庭之權利應予確認。
  三、婚姻非經婚嫁雙方自由完全同意,不得締結。
  四、本公約締約國應採取適當步驟,確保夫妻在婚姻方面,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及在婚姻關係消滅時,雙方權利責任平等。婚姻關係消滅時,應訂定辦法,對子女予以必要之保護。
第二十四條
  一、所有兒童有權享受家庭、社會及國家為其未成年身分給予之必需保護措施,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民族本源或社會、階段財產、或出生而受歧視。
  二、所有兒童出生後應立予登記,並取得名字。
  三、所有兒童有取得國籍之權。
第二十五條
  一、凡屬公民,無分第二條所列之任何區別,不受無理限制,均應有權利及機會:
  (一)直接或經由自由選舉之代表參與政事;
  (二)在真正、定期之選舉中投票及被選。選舉權必須普及而平等,選舉應以無記名投票法行之,以保證選民意志之自由表現;
  (三)以一般平等之條件,服本國公職。
第二十六條
  人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且應受法律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在此方面,法律應禁止任何歧視,並保證人人享受平等而有效之保護,以防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而生之歧視。
第二十七條
  凡有種族、宗教或語言少數團體之國家,屬於此類少數團體之人,與團體中其他分子共同享受其固有文化、信奉躬行其固有宗教或使用其固有語言之權利,不得剝奪之。
第二十八條
  一、茲設置人權事宜委員會(本公約下文簡稱委員會)委員十八人,執行以下規定之職務。
  二、委員會委員應為本公約締約國國民,品格高尚且在人權問題方面聲譽素著之人士;同時並應計及宜選若干具有法律經驗之人士擔任委員。
  三、委員會委員以個人資格當選任職。
第二十九條
  一、委員會之委員應自具備第二十八條所規定資格並經本公約締約國為此提名之人士名單中以無記名投票選舉之。
  二、本公約各締約國提出人選不得多於二人,所提人選應為提名國國民。
  三、候選人選,得續予提名。
第三十條
  一、初次選舉至遲應於本公約開始生效後六個月內舉行。
  二、除依據第三十四條規定宣告出缺而舉行之補缺選舉外,聯合國秘書長至遲應於委員會各次選舉日期四個月前以書面邀請本公約締約國於三個月內提出委員會委員候選人。
  三、聯合國秘書長應就所提出之候選人,按照字母次序編製名單,標明推薦其候選之締約國,至遲於每次選舉日期一個月前,送達本公約締約國。
  四、委員會委員之選舉應由聯合國秘書長在聯合國會所召集之締約國會議舉行之,該會議以締約國之三分之二出席為法定人數,候選人獲票最多且得出席及投票締約國代表絕對過半數票者當選為委員會委員。
第三十一條
  一、委員會不得有委員一人以上為同一國家之國民。
  二、選舉委員會委員時應計及地域公勻分配及確能代表世界不同文化及各主要法系之原則。
第三十二條
  一、委員會委員任期四年。續經提名者連選得連任。但第一次選出之委員中九人任期應為二年;任期二年之委員九人,應於第一次選舉完畢後,立由第三十條第四項所稱會議之主席,以抽籤方法決定之。
  二、委員會委員任滿時之改選,應依照本公約本編以上各條舉行之。
第三十三條
  一、委員會某一委員倘經其委員一致認為由於暫時缺席以外之其他原因,業已停止執行職務時,委員會主席應通知聯合國秘書長,由其宣告該委員出缺。
  二、委員會委員死亡或辭職時,委員會主席應即通知聯合國秘書長,由其宣告該委員自死亡或辭職生效之日起出缺。
第三十四條
  一、遇有第三十三條所稱情形宣告出缺,且須行補選之委員任期不在宣告出席六個月內屆滿者,聯合國秘書長應通知本公約各締約國,各締約國得於兩個月內依照第二十九條提出候選人,以備補缺。
  二、聯合國秘書長應就所提出之候選人,按照字母次序編製名單,送達本公約締約國。補缺選舉應於編送名單後依照本公約本編有關規定舉行之。
  三、委員會委員之當選遞補依第三十三條規定宣告之懸缺者,應任職至依該條規定出缺之委員會委員任期屆滿時為止。
第三十五條
  委員會委員經聯合國大會核准,自聯合國資金項下支取報酬,其待遇及條件由大會參酌委員會所負重大責任定之。
第三十六條
  聯合國秘書長應供給委員會必要之辦事人員及便利,俾得有效執行本公約所規定之職務。
第三十七條
  一、委員會首次會議由聯合國秘書長在聯合國會所召集之。
  二、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後,遇委員會議事規則規定之情形召開會議。
  三、委員會會議通常應在聯合國會所或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舉行之。
第三十八條
  委員會每一委員就職時,應在委員會公開集會中鄭重宣言,必當秉公竭誠,執行職務。
第三十九條
  一、委員會應自行選舉其職員,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
  二、委員會應自行制定議事規則,其中應有下列規定:
  (一)委員十二人構成法定人數;
  (二)委員會之決議以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為之。
第四十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承允依照下列規定,各就其實施本公約所確認權利而採取之措施,及在享受各種權利方面所獲之進展,提具報告書:
  (一)本公約對關係締約國生效後一年內;
  (二)其後遇委員會提出請求時。
  二、所有報告書應交由聯合國秘書長轉送委員會審議。如有任何因素及困難影響本公約之實施,報告書應予說明。
  三、聯合國秘書長與委員會商洽後得將報告書中屬於關係專門機關職權範圍之部分副本轉送各該專門機關。
  四、委員會應研究本公約締約國提出之報告書。委員會應向締約國提送其報告書及其認為適當之一般評議。委員會亦得將此等評議連同其自本公約締約國收到之報告書副本轉送經濟暨社會理事會。
  五、本公約締約國得就委員會可能依據本條第四項規定提出之任何評議向委員會提出意見。
第四十一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得依據本條規定,隨時聲明承認委員會有權接受並審議一締約國指稱另一締約國不履行本公約義務之來文。依本條規定而遞送之來文,必須為曾聲明其本身承認委員會有權之締約國所提出方得予以接受並審查。如來文關涉未作此種聲明之締約國,委員會不得接受之。依照本條規定接受之來文應照下開程序處理:
  (一)如本公約某一締約國認為另一締約國未實施本公約條款,得書面提請該締約國注意。受請國應於收到此項來文三個月內,向遞送來文之國家書面提出解釋或任何其他聲明,以闡明此事,其中應在可能及適當範圍內,載明有關此事之本國處理辦法,及業經採取或正在決定或可資援用之救濟辦法。
  (二)如在受請國收到第一件來文後六個月內,問題仍未獲關係締約國雙國雙方滿意之調整,當事國任何一方均有權通知委員會及其他一方,將事件提交委員會。
  (三)委員會對於提請處理之事件,應於查明對此事件可以運用之國內救濟辦法悉已援用無遺後,依照公認之國際法原則處理之。但如救濟辦法之實施有不合理之拖延,則不在此限。
  (四)委員會審查本條所稱之來文時應舉行不公開會議。
  (五)以不牴觸(三)款之規定為限,委員會應斡旋關係締約國俾以尊重本公約所確認之人權及基本自由為基礎,友善解決事件。
  (六)委員會對於提請處理之任何事件,得請(二)款所稱之關係締約國提供任何有關情報。
  (七)(二)款所稱關係締約國有權於委員會審議此事件時出席並提出口頭及或書面陳述。
  (八)委員會應於接獲依(二)款所規定通知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提出報告書:
  (1)如已達成(五)款規定之解決辦法,委員會報告書應以扼要敘述事實及所達成之解決辦法為限。
  (2)如未達成(五)款規定之解決辦法,委員會報告書應以扼要敘述事實為限;關係締約國提出之書面陳述及口頭陳述紀錄應附載於報告書內。關於每一事件,委員會應將報告書送達各關係締約國。
  二、本條之規定應於本公約十締約國發表本條第一項所稱之聲明後生效。
  此種聲明應由締約國交存聯合國秘書長,由秘書長將聲明副本轉送其他締約國。締約國得隨時通知秘書長撤回聲明。此種撤回不得影響對業經依照本條規定遞送之來文中所提事件之審議;秘書長接得撤回通知後,除非關係締約國另作新聲明,該國再有來文時不予接受。
第四十二條
  一、(一)如依第四十一條之規定提請委員會處理之事件未能獲得關係締約國滿意之解決,委員會得經關係締約國事先同意,指派一專設和解委員會(下文簡稱和委會)。和委會應為關係締約國斡旋,俾以尊重本公約為基礎,和睦解決問題;
  (二)和委會由關係締約國接受之委員五人組成之。如關係締約國於三個月內對和委會組成之全部或一部未能達成協議,未得協議之和委會委員應由委員會用無記名投票法以三分之二之多數自其本身委員中選出之。
  二、和委會委員以個人資格任職。委員不得為關係締約國之國民,或為非本公約締約國之國民,或未依第四十一條規定發表聲明之締約國國民。
  三、和委會應自行選舉主席及制訂議事規則。
  四、和委會會議通常應在聯合國會所或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舉行,但亦得於和委會諮商聯合國秘書長及關係締約國決定之其他方便地點舉行。
  五、依第三十六條設置之秘書處應亦為本條指派之和委會服務。
  六、委員會所蒐集整理之情報,應提送和委會,和委會亦得請關係締約國提供任何其他有關情報。
  七、和委會於詳盡審議案件後,無論如何應於受理該案件十二個月內,向委員會主席提出報告書,轉送關係締約國:
  (一)和委會如未能於十二個月內完成案件之審議,其報告書應以扼要說明審議案件之情形為限;
  (二)和委會如能達成以尊重本公約所確認之人權為基礎之和睦解決問題辦法,其報告書應以扼要說明事實及所達成之解決辦法為限;
  (三)如未能達成(二)款規定之解決辦法,和委會報告書應載有其對於關係締約國爭執事件之一切有關事實問題之結論,以及對於事件和睦解決各種可能性之意見。此項報告書應亦載有關係締約國提出之書面陳述及所作口頭陳述之紀錄;
  (四)和委會報告書如係依(三)款之規定提出,關係締約國應於收到報告書後三月內通知委員會主席願否接受和委會報告書內容。
  八、本條規定不影響委員會依第四十條所負之責任。
  九、關係締約國應依照聯合國秘書長所提概算,平均負擔和委會委員之一切費用。
  十、聯合國秘書長有權於必要時在關係締約國依本條第九項償還用款之前,支付和委會委員之費用。
第四十三條
  委員會委員,以及依第四十二條可能指派之專設和解委員會委員,應有權享受聯合國特權豁免公約內有關各款為因聯合國公務出差之專家所規定之便利、特權與豁免。
第四十四條
  本公約實施條款之適用不得妨礙聯合國及各專門機關之組織約章及公約在人權方面所訂之程序,或根據此等約章及公約所訂之程序,亦不得阻止本公約各締約國依照彼此間現行之一般或特別國際協定,採用其他程序解決爭端。
第四十五條
  委員會應經由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向聯合國大會提送常年工作報告書。
第四十六條
  本公約之解釋,不得影響聯合國憲章及各專門機關組織法內規定聯合國各機關及各專門機關分別對本公約所處理各種事項所負責任之規定。
第四十七條
  本公約之解釋,不得損害所有民族充分與自由享受及利用其天然財富與資源之天賦權利。
第四十八條
  一、本公約經由聯合國會員國或其專門機關會員國、國際法院規約當事國及經聯合國大會邀請為本公約締約國之任何其他國家簽署。
  二、本公約須經批准。批准書應送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放。
  三、本公約聽由本條第一項所稱之任何國家加入。
  四、加入應以加入書交存聯合國秘書長為之。
  五、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每一批准書或加入書之交存,通知已經簽署或加入本公約之所有國家。
第四十九條
  一、本公約應自第三十五件批准書或加入書送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放之日起三個月後發生效力。
  二、對於在第三十五件批准書或加入書交存後批准或加入本公約之國家,本公約應自該國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起三個月後發生效力。
第五十條
  本公約各項規定應一律適用於聯邦國家之全部領土,並無限制或例外。
第五十一條
  一、本公約締約國得提議修改本公約,將修正案提交聯合國秘書長。秘書長應將提議之修正案分送本公約各締約國,並請其通知是否贊成召開締約國會議,以審議並表決所提議案。如締約國三分之一以上贊成召開會議,秘書長應以聯合國名義召集之。經出席會議並投票之締約國過半數通過之修正案,應提請聯合國大會核可。
  二、修正案經聯合國大會核可,並經本公約締約國三分之二各依本國憲法程序接受後,即發生效力。
  三、修正案生效後,對接受此種修正之締約國具有拘束力;其他締約國仍受本公約原訂條款及其前此所接受修正案之拘束。
第五十二條
  除第四十八條第五項規定之通知外,聯合國秘書長應將下列事項通知同條第一項所稱之所有國家:
  一、依第四十八條所為之簽署、批准及加入;
  二、依第四十九條本公約發生效力之日期,及依第五十一條任何修正案發生效力之日期。
第五十三條
  一、本公約應交存聯合國檔庫,其中、英、法、俄及西文各本同一作準。
  二、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本公約正式副本分送第四十八條所稱之所有國家。
  為此,下列各代表秉其本國政府正式授予之權,謹簽字於自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得由各國在紐約簽署之本公約,以昭信守。
                                   

2011-10-21 L3:自由處分金

高一上公民
 
自由處分金

民法增訂第一千零十八條之一規定:「夫妻於家庭生活費用外,得協議一定數額之金錢,供夫或妻自由處分。」其立法目的在於保障夫妻經濟自主及婚姻和諧,明定夫妻於家庭生活費用外,得協議一定數額之金錢,供夫或妻自由處分。


例如:甲和乙是夫妻,甲有份穩定的工作,而家事都由乙料理。甲每個月把自己薪水中一部分的錢給乙當作零用錢使用,這些錢就是「自由處分金」。


2011-10-07 L3的作業

高一上公民
看完世界人權宣言
請寫出:
Q1:你覺得哪一條人權宣言最有趣?
Q2:你覺得哪一條人權宣言最具衝擊性或振憾?
Q3:你覺得哪一條人權宣言是台灣社會最缺乏?
Q4:心得
下一次上課時繳交
按時繳交作業是責任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