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系列活動 X 2012三行情詩,南科再現
一、依據:依據校慶系列活動計畫辦理。
二、目的:因應學校七週年,以「生日快樂」等主題,歡慶學校生日。並藉此
活動,營造校園文學氣息,鼓勵學生從事創作,形塑校園藝文氛圍。
三、實施時間:101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
四、實施內容與方式:
(一)徵文對象:高一至高三各班學生
(二)徵文內容:
1、三行情詩:即以三行為限,每行可不只一句。全文不得超過30字。
2、主題:
(1)南科戀戀,情不得已
情既不已則不能不書,請無畏地寫下親情、愛情、友情、甚至無情,不限!
(2)南科七年,生日快樂(限高三生)
南科三年,總有些足跡是為你╱妳所戀,請留下隻字片語,
書寫對青春、對校園的無限想念。
3、限制:以3行為限,總字數不得超過30字,每行可不只一句。
4、發表者,請以半張A4大小書寫,並留下“班級”“姓名或筆名”“主題”“詩”,
交至學務處訓育組。
五、獎勵辦法:
(一)於全校作品中擇優發表於「校慶成果展」
(二)優良作品亦刊載於新一期《校刊》及高中部國文部落格。
(三)獲選作品,予以禮券獎勵。
六、經費預估:
依照投稿作品比率,選取前25%之作品為優選,給予禮券獎勵。
七、本試辦計畫所需費用由高中部學生活動費支應。
八、本活動文宣如下:
九、相關影片如下:
[flash=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Bes-bhutw&feature=related[/flash]
【篇章賞讀】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節錄)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瀰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這樣想時,嚴寒裡竟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了。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他們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過說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再過半個月就算是清明。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裡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裡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裡?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弦?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櫥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裡?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麼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雲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沐髮後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有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磯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雲牽霧。一來高,二來乾,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裡「盪胸生層雲」[1],或是「商略黃昏雨」[2]的意趣,是落磯山上難睹的景象。落磯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略「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臺灣濕度很高,最饒雲氣氤氳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籟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樣睡去。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衝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鬱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峰半壑,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入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裡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遊戲,回到臺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閑,故作神祕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雲繚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紙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麗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淒清,淒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淒楚之外,更籠上一層淒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3]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於中國。王禹偁在黃岡,破如椽的大竹為屋瓦。據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4]這樣豈不像住在竹筒裡面,任何細脆的聲響,怕都會加倍誇大,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溼溼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漕與屋簷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在古老的大陸上,千屋萬戶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來這島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來,城市像罩在一塊巨幅的毛玻璃裡,陰影在戶內延長復加深。然後涼涼的水意瀰漫在空間,風自每一個角落裡旋起,感覺得到,每一個屋頂上呼吸沉重都覆著灰雲。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裡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裡,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輓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
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代來臨,臺北你怎麼一下子長高了,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現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牆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溼溼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閣閣,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十年代的臺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陰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裡尋找。現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握著雨傘,他聽那冷雨打在傘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溼溼的灰雨凍成乾乾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結晶體在無風的空中迴迴旋旋地降下來,等鬚眉和肩頭白盡時,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白雨的祝福,或許髮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岩削成還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裡,等他回去,向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賞析
本文為作者早年充滿家國愁思年代的作品之代表。全文藉由客觀世界的狀貌,書寫主觀感知,
由各式雨聲、雨景之渲染,寫聽雨懷鄉之情,流露出沉鬱愁思。
文中亦大量鎔鑄古典於現代,往來古今,如化用蔣捷《虞美人》暗喻人生際遇與心境等;
亦不受限於空間,藉著中西方之氣候差異,傳達中國意象,令人嚮往。
【小試身手】
1、首段言及「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
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文章尾聲亦言「(臺北)現在只剩下
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首尾出現的「黑白片」到底意味著什麼?於
文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請試述之。
2、余光中曾戲稱自己是「左手寫散文,右手寫新詩」,然其散文之成就,
更被推崇為「五四以來的散文所未曾有」,被譽為現代散文中的「韓潮
蘇海」。而此文當中,亦不為其詩論講究「縱的繼承」,大量化用古典
於現代,請試述文中具有哪些「古典意象」?這些意象,於此文當中,
又鋪陳了什麼樣的意涵?
(一)採自願參加方式,依高三學生決定是否進行學習單寫作。
(二)依實施時間,於免升旗之週三上午7:30分,請高三班班長至教務處領取
發放「閱讀學習單」。
(三)每次活動為期一週,班長於隔週一中午12:00以前收取學習單,
並送至學務處。
(四)作答請以A4大小紙張書寫,並註明:班級、座號、姓名。
否之,不予入選。
(五)獎勵辦法
1、學習單寫作累計滿七次,予以禮券獎勵。
2、學習單寫作累計滿六次,予以禮券獎勵。
3、學習單寫作擇優發表於高中國文科部落格,並予以獎勵
[1]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
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翻譯:五嶽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麼雄偉?橫跨齊魯大地,
青翠的山巒連綿不斷,一望無際。大自然把天地間的所有神奇與秀美,全都眾集在這座高山上。
高聳的山峰入雲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睛上竟有早晚之別。山中層雲上浮,飄拂舒展,令人
望去,心胸為之激盪不已。竭盡目力,還可看到飛鳥漸漸隱沒於山林之中。總有一天我會登上
這高峻的頂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盡收眼底。
[2] 姜夔《點絳唇》: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
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翻譯:北來的大雁,毫無心機,純任自然,隨應節候
南飛;它們沿著太湖西畔,跟隨流雲,悠悠而去。湖畔的幾座山峰愁苦而清寂,黃昏時分正醞
釀著一場暮雨。 本想留在甘泉橋邊,讓前朝隱者陸龜蒙作我精神的伴侶,我也學他在此
隱居。然而,今世是何世?當今之世,遠非昔比。當我倚著欄桿,極目遠眺,緬懷今昔,眼前
只有殘敗的柳枝,在寒風中參差地扭動著它們細軟無力的腰肢。
[4]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夏宜 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
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
子聲丁丁(ㄓㄥ ㄓㄥ;形容下雨的聲音)然。宜
投壺(玩投壺遊戲),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正寫雨中竹樓之境。
主辦單位: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
贊助單位: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 |
協辦單位: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國文學科中心
●宗旨 ●參與對象 ●徵文組別、獎項、獎額: (未能親自領取獎金者,視同放棄,不得由他人代領) 國中組 (未能親自領取獎金者,視同放棄,不得由他人代領)
國中組:記某節日 ●應徵條件: ●注意事項: (2)作品請一律以 A4紙張(直向橫打)新細明體 14號字繕打,註明題目,並列印書面稿4份 (雙面影印勿裝訂),以掛號郵寄(236)新北市土城區延吉街381巷1號14F「余光中散文獎評委會」收, [註明組別] ,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 (3)原稿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另以報名表(可從協會網站下載)書明真實姓名(發表可用筆名)、聯絡電話、 戶籍地址、身分證字號、就讀學校資訊等。得獎後須提供詳細之個人資料。
(4)詢問電話: 0911266462 段心儀老師 0917668071陸怡伶老師 ●評選規定: (1)高中組採初、決審兩階段評審,決審由陳芳明教授召集評審委員會,余光中教授親自主持。 可以使用或授權他人使用該作品,並不再要求另行支付報酬。
http://chwriting.ehosting.com.tw/07prose/winning_work_rrr.asp?y=100ca&Coll=2 |
●詳見主辦單位網站
http://chwriting.ehosting.com.tw/07prose/prose.html
早安,晨之美。文學行腳計畫。散文系列PARTⅠ
【現代散文漫步】
一、散文的定義[1]
現今研究散文理論的鄭明娳教授嘗提到,散文是所有其他文學類別的基本形式,具有一種文類之母的特性,「原始的詩歌、戲劇、小說,無不是以散行文字敘寫下來的。後來各種文體個別的結構和形式要求逐漸生長成熟而逐漸定型,便脫離散文的範疇,而獨立成一種文類,也就是說,把小說、詩、戲劇等各具備完整要件的文類剔除之後,剩餘下來的文學作品的總稱,便是散文」。[2]
再者,古今中外,散文往往相對於韻文而言;然而散文並非只能以「什麼不是散文」來定義。實際上,散文更重要元素在於,必須是本於作家自己真實的生活、情緒、思想出發的一種自然的心聲流露;所以鄭明娳教授認為所謂散文:
(1)從內容上:必須是作家的生命歷程與生活體驗(2)從風格上:必須包含作家的人格個性與情緒感懷
(3)從主題上:應當訴諸作家的觀照思索和學識智慧
所以,正如近代散文作家鍾怡雯所說:「所謂『文如其人』,實最適用於散文」,
「閱讀散文的愉悅,主要來自於這種偷窺欲的滿足」。
二、散文源流[3]
現代散文除了深受傳統古典散文、白話小說影響之外,於五四時代,因大量翻譯西方文學,
也產生了重要變革。而現代散文發展脈絡,則應從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開始,
周樹人、周作人、朱自清等致力於理論建構與實際創造開始。
其中,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兄弟留學日本,返國後任教於大學時,
即嘗試翻譯日本神話、希臘神話及西方弱小民族之作品,創作小品文、小說;
周樹人更開創所謂「雜文」,以「匕首式」短而銳利的筆法,批評時政、剖析社會問題、進行針砭;
周作人更講求「人的文學」,奠定其風格。另外,朱自清亦以散文作品成就最大,
其中代表作即為〈背影〉、〈悼亡婦〉等,以樸實文字表達真摯情意。
而其代表作另有〈荷塘月色〉、〈春〉等,文字典雅,藉景抒情,是為情景交融之佳作。
而臺灣散文雖發端於日據時期,然當時多以日文書寫,造成侷限。
然於五零年代,大批自大陸來台作家所創作之懷鄉散文,每每於念人思物小品中,感受大時代的悲傷,
代表作家即朱西甯、司馬中原等。另外,女性作家亦活躍於文壇之上,
若林海音、琦君、張秀亞、張曉風、林文月、洪素麗、陳幸蕙等,以女性感性之筆,書寫日常情感。
而於六、七零年代,散文開始呈現多樣風貌,其中詩人跨界書寫,以詩化筆法寫散文,
最具代表者即「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
七、八零年代,則有留學海外之學者知性散文之書寫,代表如陳之藩;
另外,亦有一批戰後作家呈現出其對土地的熱愛,若陳冠學、吳晟等。
而相對於陳冠學所產生之「田園文學」,則又有林燿德進行了都市散文書寫。
而至九零年代,更是眾聲喧嘩,如原住民文意識抬頭,原住民作家更試圖以原住民母語進行書寫或,
若莫那能、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環保議題之提出,產生自然書寫之作家,
如陳克襄、吳明益等。另外更有龍應台、楊照等人進行文化批判,
而自林文月、逯耀東等人發端,焦桐繼之的飲食文學,更是蓬勃發展。
簡述散文發展,即期待學子能具有先備概念,繼而進行各時代作品作品賞讀,
達及孟子所謂「知人論世」這一閱讀技巧。
【篇章賞讀】
一、魯迅〈戰士與蒼蠅〉
Schopenhauer(即叔本華,德國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後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
正因為近則愈小,而且愈看見缺點和創傷,所以他就和我們一樣,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異獸。他仍然是人,不過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偉大的人。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ㄗㄨㄛ)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虫豸(ㄓˋ)們!
魯迅前期作品影響最大是小說,後其則為「雜文」,其鎔鑄筆記、小品文特點,
以「鋒利而切實」之筆,於軍閥爭戰、社會動盪的年代,
「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而此篇,即為代表。
敬愛孫中山的魯迅,見孫中山逝世後,一些反動派政或別有用心之論客,
對孫中山進行謾罵與嘲笑,遂以「戰士」、「蒼蠅」具體形象為譬,加以撻伐,
並以叔本華之語道盡一般人觀看歷史人物的視角,從而持平的表現出自己的觀點思想。
二、朱自清〈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房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芒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到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嬝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甜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班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似乎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甚麼都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迴,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挂,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賞析
本文寫作於1927年七月,作者身處北京,適逢北方混戰,政治大環境不安寧之時,
而其徒步清華園中,惦念江南家人與好友,也擔憂北方局勢之緊迫;
故漫步荷塘,縱使勾勒出如詩般之美文,如同郁達夫所評價「朱自清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
但情感上還是悵然若失的。
【小試身手】
一、讀〈戰士與蒼蠅〉,其中總括全文,也可作為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話?
而文中如何以「戰士」、「蒼蠅」之對比彰顯「君子坦蕩蕩,小人人長戚戚」之態?
二、王國維嘗言「一切景語皆情語」,讀〈荷塘月色〉一文,
何以得知縱然是滿目的美景,詩人卻有著不平靜的心情?
【閱讀計畫‧實施辦法】
(一)採自願參加方式,依高三學生決定是否進行學習單寫作。
(二)依實施時間,於免升旗之週三上午7:30分,請高三班班長至教務處領取
發放「閱讀學習單」。
(三)每次活動為期一週,班長於隔週一中午12:00以前收取學習單,
並送至學務處。
(四)作答請以A4大小紙張書寫,並註明:班級、座號、姓名。
否之,不予入選。
(五)獎勵辦法
1、學習單寫作累計滿七次,予以禮券獎勵。
2、學習單寫作累計滿六次,予以禮券獎勵。
3、學習單寫作擇優發表於高中國文科部落格,並予以獎勵。
一、依據:101學年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實施計畫
二、目的:培養本校閱讀風氣,增進閱讀理解能力,型塑良好學習風氣健全品格,
豐富學識,提升學生競爭力。
三、實施對象:高三一至三班學生
四、實施時間:每週三高中部升旗時間(每月一次國高中聯合升旗除外)
五、實施內容與方式:
(一)採自願參加方式,依高三學生決定是否進行學習單寫作。
(二)依實施時間,於免升旗之週三上午7:30分,請高三班班長至教務處領取
發放「閱讀學習單」。
(三)每次活動為期一週,班長於隔週一中午12:00以前收取學習單,
並送至學務處。
六、獎勵辦法:
(一)學習單寫作累計滿七次,予以禮券獎勵。
(二)學習單寫作累計滿六次,予以禮券獎勵。
(三)學習單寫作擇優發表於高中國文科部落格,並予以獎勵。
七、本試辦計畫所需費用由學務處下相關經費支應。
八、本計畫經陳 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時間 |
內容 |
方法 |
1 |
11/14 |
【名家散文】 一九二0~一九五0 魯 迅〈戰士與蒼蠅〉 朱自清〈荷塘月色〉 |
散文脈絡之建構 閱讀方法指導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2 |
11/21 |
一九五~—二000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楊 牧〈野櫻〉 林文月〈香港八日草‧擬枕草子) |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3 |
12/12 |
【主題散文】 (一)人物描寫:周芬伶〈汝身〉 (二)藝術散文:蔣勳〈寒食帖〉 |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4 |
12/26 |
(三)飲食散文:焦桐〈論豬腳〉 (四)旅行散文:舒國治〈香港獨遊〉 (五)原住民散文:瓦歷斯‧諾幹 〈死了一位老獵人之後〉 |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5 |
1/9 |
魯 迅 〈藥〉 |
小說脈絡之建構 閱讀方法指導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6 |
1/16 |
張愛玲〈傾城之戀〉(節錄) |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7 |
1/23 |
周夢蝶〈垂釣者〉、瘂弦〈坤伶〉與〈乞丐〉、洛夫〈與李賀共飲〉、余光中〈戲李白〉、鄭愁予〈老水手〉 |
新詩脈絡之建構 閱讀方法指導 學習單╱團體或個人 |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
請教師學生參考。
相關資料請參閱網站
http://www.udncollege.com/writing2012
參加對象:對品味生活、飲食文化有興趣的高中學生
時間:101年8月23、24、25日(星期四~星期六)
活動地點:明道中學(8月23日)、明道大學(8月23日傍晚~25日午後)
人數:150名(額滿為止)
報名方法:由校方統一推薦報名(每校二~三名,報名者填寫報名表及劃撥繳費)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6月30日截止
費用:每人3000元(含食宿、平安保險)
詳細內容請參閱附件
聯絡人:明道文藝雜誌社-方秋停總編輯,聯絡電話:04-35056373
明道文藝雜誌社-楊淑娟小姐,聯絡電話:04-35056391
※請有興趣之高中生,逕洽高中輔導室-陳怡娟老師報名
教育部委請國立臺灣大學編撰普通高級中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教材暨
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成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中華文化教材資源中心」,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閱網址:
http://culture.chgsh.chc.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3054
豐子愷〈兒女〉
回想四個月以前,我猶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從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載上火車,送回鄉間,關進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獨居了四個月。這舉動究竟出於甚麼旨意,本於甚麼計畫,現在回想起來,連自己也不相信。其實旨意與計劃,都是虛空的,自騙自擾的,實際于人生有甚麼利益呢?只贏得世故塵勞,做弄幾番歡愁的感情,增加心頭的創痕罷了!
當時我獨自回到上海,走進空寂的租寓,心中不絕地浮起這兩句《楞嚴經》文:“十方虛空在汝心中,猶如白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晚上整理房室,把剩在灶間裏的籃缽、器皿、余薪、余米,以及其他三年來寓居中所用的家常零星物件,盡行送給來幫我做短工的鄰近的小店裏的兒子。只有四雙破舊的小孩子的鞋子(不知為甚麼緣故),我不送掉,拿來整齊地擺在自己的床下,而且後來看到的時候常常感到一種無名的愉快。直到好幾天之後,鄰居的友人過來閒談,說起這床下的小鞋子陰氣迫人,我方始悟到自己的癡態,就把它們拿掉了。
朋友們說我關心兒女。我對於兒女的確關心,在獨居中更常有懸念的時候。但我自以為這關心與懸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種更強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顧自己的畫技與文筆的拙陋,動輒描摹。因為我的兒女都是孩子們,最年長的不過九歲,所以我對於兒女的關心與懸念中,有一部分是對於孩子們——普天下的孩子們——的關心與懸念。他們成人以後我對他們怎樣?現在自己也不能曉得,但可推知其一定與現在不同,因為不復含有那種加味了。
回想過去四個月的悠閒寧靜的獨居生活,在我也頗覺得可戀,又可感謝。然而一旦回到故鄉的平屋裏,被圍在一群兒女的中間的時候,我又不禁自傷了。因為我那種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鑽研搜求,或敷衍,應酬,比較起他們的天真、健全、活躍的生活來,明明是變態的,病的,殘廢的。
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的頭發,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著生的歡喜,非發洩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著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象花貓偷食時候的“ngamngam”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了五歲的瞻瞻的共鳴,他接著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於是我就做了評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三歲的阿韋的音樂的表現最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五歲的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為(他的)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著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著。至於軟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概念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沒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我實在不敢受他們“父親”的稱呼,倘然“父親”是尊崇的。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暫設一張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佈置著稿紙、信篋、筆硯、墨水瓶、漿糊瓶、時表和茶盤等,不喜歡別人來任意移動,這是我獨居時的慣癖。我——我們大人——平常的舉止,總是謹慎、細心、端詳,斯文。例如磨墨,放筆,倒茶等,都小心從事,故桌上的佈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壞或擾亂。因為我的手足的筋覺已經由於屢受物理的教訓而深深地養成一種謹惕的慣性了。然而孩子們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搗亂我的秩序,破壞我的桌上的構圖,毀損我的器物。他們拿起自來水筆來一揮,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又把筆尖蘸在漿糊瓶裏。他們用勁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壺蓋打碎在地板上……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裏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頰。然而我立刻後悔:哼喝之後立刻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為撫。因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我——我們大人——的舉止謹惕,是為了身體手足的筋覺已經受了種種現實的壓迫而痙攣了的緣故。孩子們尚保有天賦的健全的身手與真樸活躍的元氣,豈象我們的窮屈?揖讓、進退、規行、矩步等大人們的禮貌,猶如刑具,都是戕賊這天賦的健全的身手的。於是活躍的人逐漸變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殘廢者。殘廢者要求健全者的舉止同他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兒女對我的關係如何?我不曾預備到這世間來做父親,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覺得非常奇怪。我與他們(現在)完全是異世界的人,他們比我聰明、健全得多;然而他們又是我所生的兒女。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為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朋,同類也。”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為大自然的兒女。世間的人,忘卻了他們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為父母能生兒女,兒女為父母所生,故兒女可以永續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水存。於是無子者歎天道之無知,子不肖者自傷其天命,而狂進杯中之物,其實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齊生並育的兒女!我真不解他們的心理。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豐子愷〈兒女〉一文亦為康熹版國文選文,請同學細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