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布里斯托/紐約19日綜合外電報導)「哈佛小子」林書豪今天表示,他不認為有線電視體育專業頻道(ESPN)故意寫出1個冒犯性標題,更說應該要「學習寬恕」。
尼克17日以85比89輸給紐奧良黃蜂(Hornets),林書豪在比賽中9次失誤,被ESPN報導中指是尼克輸球的主因,並以「盔甲出現裂縫」(Chink in the Armor)為標題做了分析報導。其中的Chink也有意指「中國佬」的貶低意思。
ESPN今天開除需為此負責的1名員工,另針對1名主播的其他「冒犯性」言論處以30天停職處分。
ESPN發布聲明說:「我們再次道歉,特別對林先生鄭重道歉。」聲明說:「他的成就是亞裔社群的一大驕傲,本台亞裔員工也包括在內。」
「透過自省、改善編採手續和控管,並回應建設性批評,ESPN未來會做得更好。」
林書豪今天在紐約率隊擊敗達拉斯小牛(Mavericks)後表示:「我不認為他們是故意的,何況他們已經道歉,因此對我來說我並不在意。」他說:「必須學會寬恕,而且我甚至不認為這是故意的,至少我希望不是故意的。」
尼克今以104比97勝出。林書豪有28分14助攻表現。(譯者:中央社蔡佳敏)1010220
新店高中學生陳漢寧在2007年以疑似抄襲作家九把刀作品《語言》的短篇小說《顛倒》投稿台北文學獎並得到佳作。陳漢寧對作品涉嫌抄襲或模仿改寫等完全否認,並關閉網誌和停止所有回應。
這次事件引起對於「抄襲」這個行為如何定義的廣泛討論。台北文學獎的評審季季、朱天心、蘇偉貞、宇文正、蔡素芬認為陳漢寧的作品是臨摹而非抄襲,其中季季與朱天心皆表示文章的理念相近並不是抄襲[1]。
而知名網路博客作家朱學恆為此事所發動的所謂道德投票,也引發了網路多數暴力的討論。
事件經過陳漢寧的《顛倒》敘述主角在某天睡覺醒來之後,發現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反過來運作。由於其作品獲獎得到肯定,老師將其影印交予學生閱讀,有學生閱讀之後,認為此篇文章與九把刀的《語言》十分相似。陳生認為這樣的說法並非事實,便將作品以電子郵件寄給九把刀,詢問其意見。九把刀回覆:「你自己知道自己做了什麼。」陳生再度去函詢問,九把刀回覆:「把文章放到網路上,聽聽大家的意見」但陳生此時無權公開《顛倒》。後陳生主動告知主辦單位此事。評審等5人比對後認定未抄襲,給予《顛倒》佳作並在2008年頒獎。
九把刀於2008年2月20日凌晨,在其部落格說明,他曾去函新店高中,希望獨自與陳生及校方代表當面會談,如學生認錯並有悔意,則抄襲一事不予追究。不過陳生並沒有接受與九把刀會面的提議,且認為並無抄襲的行為,而在家人的決定之下轉而訴諸媒體。
台灣蘋果日報在2008年2月20日頭版,初次報導此事。其中大篇幅報導九把刀的經紀公司擬提告。
蘋果日報報導:該文學獎評審團主席季季說,兩篇作品文字用句不同,且陳生文章只是理念與九把刀作品相近,並非抄襲;評審朱天心說:「我覺得他寫得比九把刀好很多!」她表示,文字是個人創作,陳生用語言延伸概念,絕大部分都在論述自己的洞見,跟抄襲大不相同,想法雖與九把刀相似,但論述更勝一籌。
九把刀於當天即在部落格中澄清,蘋果日報「九把刀的經紀公司擬提告」部份為錯誤報導。針對此事,蘋果日報曾傳真道歉函至經紀公司,但並未於後續報導中更正。
陳漢寧於2008年2月21號下午5點15分,首次打破沉默在台灣論壇發表聲明,並將《顛倒》全文公布於上,目前兩邊在新店高中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協調之下,原定就此問題以及可能的誤會共同討論,卻因為只有朱天心評審願意出席,評審之一季季更表示心情欠佳,不克出席,而使會議延宕。而在公布全文後也是造成許多爭議。[2]
有人指出九把刀自九年前在網路發表創作的處女作《語言》概念與自卡夫卡的《蛻變》亦有類似之處,但許多實際看過卡夫卡《蛻變》的讀者認為兩部作品相差甚鉅,如此的指涉是不道德的。
也有人指出九把刀的《語言》與美國1985年Twilight Zone Season 1 2a Wordplay劇情故事發展高度相似,而該集節目也在國內華視以陰陽魔界名稱播出,為國內早期引入的少數科幻影集。
也有人指出,此事由於九把刀在網路上發表看法、媒體渲染,引發許多網友關心並各自撰文表達意見,但許多不是大學中文系、未研究過文學批評理論的網友為此事下專業判斷也是不道德的。 抄襲與否不能僅由眾多網友說了就算。不過若以此條件來看,朱學恆等知名博客亦非大學中文系,卻也下許多專業判斷,並發動網路所謂道德投票,如此是否道德也引來眾多網友許多爭論。
九把刀的回應 參考文獻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6%BC%A2%E5%AF%A7%E6%8A%84%E8%A5%B2%E4%BA%8B%E4%BB%B6
(中央社台北16日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哈佛小子」林書豪的伯父指出,林書豪的父母具有美國和中華民國雙重國籍,林書豪本人出生在美國,因此具有美國籍,但台灣的外交部表明要發給他中華民國護照。
報導說,父親林繼明強調,林家是台灣人。林繼明知道他的長兄林繼宗要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要他務必跟記者把這點講清楚。
林繼宗和林書豪的祖母林朱阿麵昨晚在台北接受紐約時報專訪,為了躲避其他媒體,林繼宗和母親先約記者在一家蛋糕店會面,之後才搭車到復興北路一家有播放球賽錄影的餐廳做訪問。
在車上,林繼宗主動針對網路上一個熱門議題表達看法:林書豪和家人到底算台灣人(Taiwanese)還是華人╱中國人(Chinese)?
林繼宗說,他們「肯定」是台灣人。他說:「我跟林書豪的爸爸談過,他是我弟弟。他說:『你一定要(跟記者)講這一點。』」
報導引述林繼宗的話說,林書豪父母親都生於台灣,林家祖先在1707年從福建移民到台灣,到林繼宗兄弟是第八代。
報導說,浙江省有位官員日前表示,林書豪祖籍是浙江,因為他的外祖母在那裡長大,1949年才遷居到台灣南部。
林書豪的外祖母是虔誠的基督徒,曾一度嫁給牧師,生下林書豪的母親吳信信並撫養她長大之後移居美國。
林繼宗說,林書豪的外祖母仍懷念中國大陸,並在家鄉的高中設立獎學金,但根據大陸和台灣的文化傳統,林書豪的身份要看父親這邊來決定。
他說:「我們是個父系社會,因此,我知道(林書豪)媽媽那邊在大陸有親人,但是要看爸爸這邊,也就是台灣人。」
紐約時報說,林書豪突然成名後,林繼宗和跟他同住的朱阿麵受不了記者追逐,一度從台北附近的住家躲回到彰化北斗的老家。昨天在與紐時記者見面時,還一直注意是否有別的記者跟蹤。
朱阿麵已經85歲,為了避免老人家過於緊張,林繼宗是讓她知道比賽結果之後,才帶她看紐約尼克隊對多倫多暴龍隊的比賽。
朱阿麵在林書豪幼小時,曾到加州照顧他,幫他換尿片和餵奶,等林書豪長大一點,常吃阿嬤炒的菜脯蛋。她說,她不懂籃球,只知道他把球投到籃裡就是好事。
她還爆料說,林繼明這些年常寄林書豪打球的影音來給她,但她直到最近才拿出來看。不過當林書豪問她有沒看的時候,她總是說看了。1010216
http://tw.news.yahoo.com/林父-豪小子是台灣人-023712257.html
謝政達
學測具有門檻、通識性質,因此試題較為活潑、生活化,與指考相較,難度也較低。過去三年學測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試題大抵符合此一定位,綜觀今年的試題,也不脫此方向。整體而言,試題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扣緊課程基本概念,沒有特別創新的題型、題材,相對也沒有爭議。以下簡要歸納今年公民與社會試題的整體特色。
一、 取材生活化
今年公民與社會試題,乍看之下與時事相關的試題不多,僅第21、22兩題有關奢侈稅的議題較為明顯。不過,細究之下可發現不少試題取材與日常生活議題相關,例如:第6題是有關近兩年甫施行的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第7題的「內地」一詞常見於各媒體、第8題的公民投票、第10題的志工旅行、第11題的瓶裝水、第12題的工廠爆炸賠償問題、第14題國片電影票房占有率、第15題大學生抗議高學費、第16題警察臨檢、第19題警察搜索唱片行、第23-24題未婚男女結婚意願調查,都是相當生活化的例子,可以拉近試題與考生的距離,有助提高學生學習的意願。
二、 單元分布平均
公民與社會24道試題中,四冊分配平均,各占6題。各冊之間,試題分配也相當平均,第一冊的6題涵蓋性別、婚姻、公共性、結社、多元文化五個單元;第二冊稍微偏重刑法,但憲法與人權、民法、行政法都有涵蓋;第三冊的試題包括了國家的組成與目的、民主政治、政府的組成與權限以及兩岸關係;第四冊的試題則有經濟學基本概念、市場經濟制度、生產要素、永續發展以及國際貿易。
三、 側重基本概念
今年的試題側重基本概念,幾乎沒有特別困難的題目,考生只要讀懂題幹,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就能選出正答,例如第1題、第4題、第9題以及第15-16題。
四、 圖表題比例適中
學測題型一般比較活潑、多樣,因此除了簡述題外,亦常有圖表試題搭配。今年公民與社會試題有2圖、2表,共5題,約占全部試題的1/5,比例堪稱適中。
五、 題組、跨領域試題較少
往年學測公民與社會題組試題有6-8題,今年僅有4題(第21-24題)。由於題組試題是跨領域試題比較能夠發揮的題型,因此今年跨領域試題也較少,僅有第21-22題結合了政治與經濟單元。
適用「95暫綱」的學測,自民國98年舉辦以來,今年是第四年,也是最後一年,試題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維持基本風格,趨向穩定。明年學測將是99課綱首次施測,由於課程有部分調整,試題可能會有不同的風貌,若能像過去幾年學測般維持穩定,並參考今年試題的優缺點加以調整,仍值得期待。
http://hs.nnkieh.tn.edu.tw/uploads/tad_web/7/old/829_0.tw/CeecMag/Articles/210/210-03.html
| |||
銀行推出房貸或消費性貸款時,往往規定還款期限,消費者若提前還款,銀行就會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行政院消保會昨天表示,依據新規定,即起銀行若要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應以「個別磋商條款」方式,與消費者約定,否則不得收取。 邱惠美說,許多提前清償違約金的糾紛,起因於消費者在貸款時,未仔細閱讀定型化契約條款,有些銀行在其中規範提前清償違約金的收取方式,卻未明確告知消費者,日後易衍生糾紛。 經消保會與金管會、銀行公會協商,銀行公會已調整授信準則第九條:「銀行辦理個人購屋貸款(含自建住宅)及各項消費性貸款,如約定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者,應以個別磋商條款方式約定,如未以個別磋商條款方式約定,則不得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 另外,銀行對於提前清償違約金的收取方式,還應遵守「提供消費者選擇權」及「違約金遞減」二項原則。 消保會解釋,銀行應主動告知消費者有哪些貸款是需要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哪些貸款不需收取,讓消費者選擇。 其次,收取提前清償違約金的方式,應採遞減方式,例如一年還清與五年還清貸款的提前清償違約金,後者應該較少才合理。 消費者若有不得已事由,需提前清償者,包括:提供貸款抵押之不動產遭政府徵收、提供貸款抵押之不動產遭天災毀損、借款人死亡或重大傷殘、銀行主動要求還款等狀況,銀行不得收取違約金。 |